×

Loading...
Ad by
  • 最优利率和cashback可以申请特批,好信用好收入offer更好。请点链接扫码加微信咨询,Scotiabank -- Nick Zhang 6478812600。
Ad by
  • 最优利率和cashback可以申请特批,好信用好收入offer更好。请点链接扫码加微信咨询,Scotiabank -- Nick Zhang 6478812600。

ZT 4900万中国抑郁患者,为什么不愿去看医生?

来源: 网易

近些年,抑郁症越来越多见,身边的朋友、荧幕上的明星都有不少确诊了抑郁症,其中一部分还是大家眼中的“开心果”、“搞笑男/女”。

在中国,抑郁症的终生患病率达到3.4%[1]。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中国至少有5400万抑郁症患者[2]。

*抑郁症可以简单理解为较严重的抑郁障碍,在一些新闻中,两个疾病名可能不会做严格区分。

抑郁症已经成为许多国家死亡和伤残的重要病因,但仅有不到10%的人选择就医[3]。据此计算,在中国可能还有近4900万患者没能获得帮助。

大量抑郁症患者没有就医,可能涉及很多心理、文化和社会因素。澳门大学的团队回顾了6000多个相关研究,并筛选出其中17个研究进行分析,总结出了几个常见的阻碍中国成年人寻求专业心理健康帮助的原因[4]:

希望自行解决

比起就医、心理咨询等,中国人更愿意自行解决心理健康问题,其中一个原因是害怕向别人倾诉心理问题。

寻求其他帮助

寻求家人朋友的帮助也是很多人的选择,另外,也有研究发现,很多中国人会寻求中医、宗教甚至是“算命”的帮助。

认为自己不需要治疗

很多人认为自己的心理问题并不严重,或不认为自己有心理健康问题,或者认为心理健康并不重要,低估了心理问题的危害以及治疗必要性。

对心理健康服务抱有消极态度或有过不好的体验

这一现象在城市地区更常见。

一些患者怀疑治疗效果、不信任心理健康相关的专业人士,或觉得治疗费用很贵自己负担不起等;也有部分患者曾经接受过治疗,但遇到了治疗效果不佳、就医体验不好甚至医生误诊等问题,因此不愿继续治疗。

此外,还有一些可能阻碍患者就医的原因,比如:精神疾病被污名化、家人反对、缺少就医条件(比如家附近没有能治疗精神疾病的医院)等。

这众多的原因导致近4900万患者需要独自面对抑郁症。很多原因都折射出了中国人隐忍、不愿给他人添麻烦的品质,但独自承受抑郁可能让患者更加难受:

困难时期偏好自行消化负面情绪的人,更易让问题恶化,发生自杀或伤害别人的严重后果[4]。一项在基层医疗机构开展的研究显示,超过20%的抑郁症患者曾自杀未遂[3]。

因此,让抑郁症患者获得专业的帮助,尤为重要。

首先很重要的一点是:意识到自己或你的亲友可能已经处于抑郁症的困境之中。

抑郁症患者的常见表现包括:情绪低落,对许多事情的兴趣减退,容易疲劳、活力减退,思维变慢、注意力不集中,焦虑,出现食欲减退、失眠、性欲下降等躯体症状,有自杀念头甚至行为等[3]。

当意识到自己或亲友出现这些症状,且持续超过两周,一定要及时地就医。

目前治疗抑郁症,最主要依靠药物治疗与心理治疗[3]。

药物治疗已有成熟的方案,见效较快,且有多款药物可用于治疗抑郁症。但药物的不良反应导致部分患者在治疗初期放弃治疗,还有部分药物不适合妊娠期使用[3]。

心理治疗对于轻中度抑郁症的疗效与抗抑郁药疗效相仿,但对于重度抑郁发作往往不能单独使用,需在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3]。

但目前国内心理治疗的市场较混乱,患者较难找到靠谱的心理治疗师或机构。同时,心理治疗需要患者付出较多时间和金钱成本,也让很多人难以坚持。

因此,近些年越来越多的研究者也在尝试如何让患者更方便获取到专业心理健康援助。利用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的数字疗法治疗抑郁症,就是其中一个方向。

Deprexis是一款治疗抑郁症的处方数字疗法产品,是一个为期12周的在线计划,目前已在部分欧美国家用于治疗抑郁症[5]。

该产品是基于心理治疗中的认知行为疗法(CBT)进行设计,在手机、平板或电脑上都可以使用。

医生开出Deprexis的处方后,会在程序上为患者制定相关的CBT内容,患者通过学习这些内容来完成原本需要线下进行的很多环节。

同时,该程序还能供患者与医生沟通、进行信息收集、引导冥想等。这能降低患者就医的难度和成本,也有一些患者表示更喜欢这种不用面对面沟通的方式[5]。

目前的研究也表明,数字疗法对抑郁症的疗效具有希望。目前已有13项对Deprexis疗效的研究,对其中12项研究共覆盖2901名参与者的分析显示:Deprexis在8~12周内有效减轻了抑郁症的症状[6]。

但Deprexis也有明确的局限性:它仅能用作传统治疗方案的补充,起“锦上添花”的作用,患者仍需要进行线下的治疗。因此,数字疗法治疗抑郁症仍有很多值得探索的空白。

目前,国内也出现了越来越多数字疗法产品,相信我们不久的将来也能用上这些便捷、低成本的治疗方案。

除了帮助亲友发现抑郁症,引导他们倾诉、就医,普通人还能共同为抑郁症群体做一件小事:消除对抑郁症的病耻感。

病耻感也是阻碍精神疾病患者就医的原因之一,由社会刻板印象、偏见以及歧视构成[4,7]。

很多人或许觉得“我也没有歧视过抑郁症患者呀”。但其实这些刻板印象、偏见和歧视,常常都是在不知不觉中流露的。

深圳卫健委曾经拍过一个视频,邀请了一批普通人念了以下几条微博:

“爱了一个少年1574天,其中闹了27天,等了825天,现在连等待的希望都没有了。”

“我带上面具,然后再也摘不下来了,这就是我初中的磕磕绊绊。”

“没吃晚饭加班到一点到家,整个人都是晕的,好希望现在有个人可以看穿我的内心,明白我的感受,不离不弃的陪伴我。”

大家读完,有的笑了,有的评价“太年轻了”、“没经过生活的毒打”等,但后来大家才知道这些都是抑郁症患者写下的微博,其中一部分人已经自杀离世。

很多时候,我们无意识地把抑郁症患者解读成矫情、不坚强甚至是“博眼球”,这些解读可能会覆盖掉抑郁症患者的“求救信号”,甚至对他们造成新的伤害。

希望,大家下次遇到表现出抑郁情绪的亲友或是陌生人,即使不能给予帮助,至少不成为加重Ta抑郁的那个人。

参考文献

[1]Huang Y, Wang Y U, Wang H, et al. Prevalence of mental disorders in China: a cross-sectional epidemiological study[J]. The Lancet Psychiatry, 2019, 6(3): 211-224.

[2]精神卫生[EB/OL]. WHO. /2022 -05 -12. https://www.who.int/china/zh/health-topics/mental-health.

[3]中华医学会, 中华医学会杂志社, 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等. 抑郁症基层诊疗指南(2021年)[J].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21, 20(12):1249-1260.

[4]Shi W, Shen Z, Wang S, et al. Barriers to professional mental health help-seeking among Chinese adults: a systematic review[J]. Frontiers in psychiatry, 2020, 11: 442.

[5]deprexis - overcome depression effectively[EB/OL]. Deprexis. /2022 -05 -12. https://deprexis.com/.

[6]Twomey C, O’Reilly G, Bültmann O, et al. Effectiveness of a tailored, integrative Internet intervention (deprexis) for depression: Updated meta-analysis[J]. PLoS One, 2020, 15(1): e0228100.

[7]耿峰, 董毅. 精神疾病患者病耻感研究进展[J]. 精神医学杂志, 2010, 23(2):151-154.

Report

Replies, comments and Discussions:

  • 枫下家园 / 医药保健 / ZT 4900万中国抑郁患者,为什么不愿去看医生?

    来源: 网易

    近些年,抑郁症越来越多见,身边的朋友、荧幕上的明星都有不少确诊了抑郁症,其中一部分还是大家眼中的“开心果”、“搞笑男/女”。

    在中国,抑郁症的终生患病率达到3.4%[1]。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中国至少有5400万抑郁症患者[2]。

    *抑郁症可以简单理解为较严重的抑郁障碍,在一些新闻中,两个疾病名可能不会做严格区分。

    抑郁症已经成为许多国家死亡和伤残的重要病因,但仅有不到10%的人选择就医[3]。据此计算,在中国可能还有近4900万患者没能获得帮助。

    大量抑郁症患者没有就医,可能涉及很多心理、文化和社会因素。澳门大学的团队回顾了6000多个相关研究,并筛选出其中17个研究进行分析,总结出了几个常见的阻碍中国成年人寻求专业心理健康帮助的原因[4]:

    希望自行解决

    比起就医、心理咨询等,中国人更愿意自行解决心理健康问题,其中一个原因是害怕向别人倾诉心理问题。

    寻求其他帮助

    寻求家人朋友的帮助也是很多人的选择,另外,也有研究发现,很多中国人会寻求中医、宗教甚至是“算命”的帮助。

    认为自己不需要治疗

    很多人认为自己的心理问题并不严重,或不认为自己有心理健康问题,或者认为心理健康并不重要,低估了心理问题的危害以及治疗必要性。

    对心理健康服务抱有消极态度或有过不好的体验

    这一现象在城市地区更常见。

    一些患者怀疑治疗效果、不信任心理健康相关的专业人士,或觉得治疗费用很贵自己负担不起等;也有部分患者曾经接受过治疗,但遇到了治疗效果不佳、就医体验不好甚至医生误诊等问题,因此不愿继续治疗。

    此外,还有一些可能阻碍患者就医的原因,比如:精神疾病被污名化、家人反对、缺少就医条件(比如家附近没有能治疗精神疾病的医院)等。

    这众多的原因导致近4900万患者需要独自面对抑郁症。很多原因都折射出了中国人隐忍、不愿给他人添麻烦的品质,但独自承受抑郁可能让患者更加难受:

    困难时期偏好自行消化负面情绪的人,更易让问题恶化,发生自杀或伤害别人的严重后果[4]。一项在基层医疗机构开展的研究显示,超过20%的抑郁症患者曾自杀未遂[3]。

    因此,让抑郁症患者获得专业的帮助,尤为重要。

    首先很重要的一点是:意识到自己或你的亲友可能已经处于抑郁症的困境之中。

    抑郁症患者的常见表现包括:情绪低落,对许多事情的兴趣减退,容易疲劳、活力减退,思维变慢、注意力不集中,焦虑,出现食欲减退、失眠、性欲下降等躯体症状,有自杀念头甚至行为等[3]。

    当意识到自己或亲友出现这些症状,且持续超过两周,一定要及时地就医。

    目前治疗抑郁症,最主要依靠药物治疗与心理治疗[3]。

    药物治疗已有成熟的方案,见效较快,且有多款药物可用于治疗抑郁症。但药物的不良反应导致部分患者在治疗初期放弃治疗,还有部分药物不适合妊娠期使用[3]。

    心理治疗对于轻中度抑郁症的疗效与抗抑郁药疗效相仿,但对于重度抑郁发作往往不能单独使用,需在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3]。

    但目前国内心理治疗的市场较混乱,患者较难找到靠谱的心理治疗师或机构。同时,心理治疗需要患者付出较多时间和金钱成本,也让很多人难以坚持。

    因此,近些年越来越多的研究者也在尝试如何让患者更方便获取到专业心理健康援助。利用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的数字疗法治疗抑郁症,就是其中一个方向。

    Deprexis是一款治疗抑郁症的处方数字疗法产品,是一个为期12周的在线计划,目前已在部分欧美国家用于治疗抑郁症[5]。

    该产品是基于心理治疗中的认知行为疗法(CBT)进行设计,在手机、平板或电脑上都可以使用。

    医生开出Deprexis的处方后,会在程序上为患者制定相关的CBT内容,患者通过学习这些内容来完成原本需要线下进行的很多环节。

    同时,该程序还能供患者与医生沟通、进行信息收集、引导冥想等。这能降低患者就医的难度和成本,也有一些患者表示更喜欢这种不用面对面沟通的方式[5]。

    目前的研究也表明,数字疗法对抑郁症的疗效具有希望。目前已有13项对Deprexis疗效的研究,对其中12项研究共覆盖2901名参与者的分析显示:Deprexis在8~12周内有效减轻了抑郁症的症状[6]。

    但Deprexis也有明确的局限性:它仅能用作传统治疗方案的补充,起“锦上添花”的作用,患者仍需要进行线下的治疗。因此,数字疗法治疗抑郁症仍有很多值得探索的空白。

    目前,国内也出现了越来越多数字疗法产品,相信我们不久的将来也能用上这些便捷、低成本的治疗方案。

    除了帮助亲友发现抑郁症,引导他们倾诉、就医,普通人还能共同为抑郁症群体做一件小事:消除对抑郁症的病耻感。

    病耻感也是阻碍精神疾病患者就医的原因之一,由社会刻板印象、偏见以及歧视构成[4,7]。

    很多人或许觉得“我也没有歧视过抑郁症患者呀”。但其实这些刻板印象、偏见和歧视,常常都是在不知不觉中流露的。

    深圳卫健委曾经拍过一个视频,邀请了一批普通人念了以下几条微博:

    “爱了一个少年1574天,其中闹了27天,等了825天,现在连等待的希望都没有了。”

    “我带上面具,然后再也摘不下来了,这就是我初中的磕磕绊绊。”

    “没吃晚饭加班到一点到家,整个人都是晕的,好希望现在有个人可以看穿我的内心,明白我的感受,不离不弃的陪伴我。”

    大家读完,有的笑了,有的评价“太年轻了”、“没经过生活的毒打”等,但后来大家才知道这些都是抑郁症患者写下的微博,其中一部分人已经自杀离世。

    很多时候,我们无意识地把抑郁症患者解读成矫情、不坚强甚至是“博眼球”,这些解读可能会覆盖掉抑郁症患者的“求救信号”,甚至对他们造成新的伤害。

    希望,大家下次遇到表现出抑郁情绪的亲友或是陌生人,即使不能给予帮助,至少不成为加重Ta抑郁的那个人。

    参考文献

    [1]Huang Y, Wang Y U, Wang H, et al. Prevalence of mental disorders in China: a cross-sectional epidemiological study[J]. The Lancet Psychiatry, 2019, 6(3): 211-224.

    [2]精神卫生[EB/OL]. WHO. /2022 -05 -12. https://www.who.int/china/zh/health-topics/mental-health.

    [3]中华医学会, 中华医学会杂志社, 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等. 抑郁症基层诊疗指南(2021年)[J].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21, 20(12):1249-1260.

    [4]Shi W, Shen Z, Wang S, et al. Barriers to professional mental health help-seeking among Chinese adults: a systematic review[J]. Frontiers in psychiatry, 2020, 11: 442.

    [5]deprexis - overcome depression effectively[EB/OL]. Deprexis. /2022 -05 -12. https://deprexis.com/.

    [6]Twomey C, O’Reilly G, Bültmann O, et al. Effectiveness of a tailored, integrative Internet intervention (deprexis) for depression: Updated meta-analysis[J]. PLoS One, 2020, 15(1): e0228100.

    [7]耿峰, 董毅. 精神疾病患者病耻感研究进展[J]. 精神医学杂志, 2010, 23(2):151-154.

    • 不看医生的话那里来的数据?
      • 背后都是利益
        • 是有利益牵扯其中。各利益方真的能帮助了患者,也算功德一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