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ading...
Ad by
  • 最优利率和cashback可以申请特批,好信用好收入offer更好。请点链接扫码加微信咨询,Scotiabank -- Nick Zhang 6478812600。
Ad by
  • 最优利率和cashback可以申请特批,好信用好收入offer更好。请点链接扫码加微信咨询,Scotiabank -- Nick Zhang 6478812600。

具体不知道,可以参考链接。知道国内有两位七八十的老人做LDCT初筛有异,一位应该不止是一期了,做了手术+治疗,一位应该是一期,选择没有手术中西结合的保守治疗,三四年了,目前状态还可以。

肺癌是癌症主要死因,根據美國肺臟學會的資料,肺癌平均五年生存率是18.6%,有超過一半的肺癌病患在診斷後一年內死亡,主要是因為晚期診斷。有機會治癒的早期肺癌只有16%,由於早期肺癌在臨床
Report

Replies, comments and Discussions:

  • 枫下家园 / 医药保健 / 感谢,tracyd网友挖出的那位37岁癌症过世微信的全部留言,见link。留言里,几乎都是一边倒地指责加拿大医疗,大多数是加拿大IP。当然,微信留言是作者筛选的,偏向是不用问的。请问大家觉得加拿大医疗真如他的读者留言所说地那么差,还是说温尼伯差,还是偏见?
    • 肯定是打了新冠疫苗,22年念研究生,加拿大大学基本都是强制疫苗,毕业去银行,也是强制疫苗。其实和医生关系不大,涡轮癌症发展这么快,医生有什么办法 +14
      • 在美国学习,必须打新冠病毒疫苗。我的孩子是 Part Time上学,都要求必须打疫苗,不打不允许去学校上课。因此,37岁老婆是打新冠病毒疫苗打死的!我才反应过来! +10
      • 2022年的时候所有的加拿大大学银行政府都要fully vaccinated 一个有3孩养家的主力队员不可能选择不打的 +13

        银行和政府都要fully vaccinated 。不打不让上班。一个有3孩养家的主力队员,怎么可能扛得住那份压力,选择不打疫苗? 她要是不打疫苗,她的3个娃吃什么?

        所以有些人渣狡辩说加拿大没有"强制"疫苗, 那些人渣我都懒得理他们, 他们字典里的"强制"都是要枪顶他们脑袋上才叫"强制"。


        :

        • 没错,袋子妹说得太好了!手动加1 +6
          • 😄 +1
        • 那些人是人渣,没有错误。 +5
    • 确实很差。 +5
    • 看国内亲人的年度体检包含CT胸片,而这边是没有的,回放到热贴的案例,如果每年有做这一项,不会拖到4期才被发现… +2
      • 没多少钱的事,搞成稀缺资源 +1
        • 如果不是急症,这里除了超声波稍快,CT/MRI的轮候时间也是令人 +2
          发指。
          • 去年这个时候,家医验血以后让我做B超,一个星期排上了。结果三天出来,家医马上给我排MRI,隔了一天就去做了。那48小时把我吓s啦,基本上没合眼。 +1
            结果是轻度脂肪肝。不过还是点赞家医的,白印度,觉得她有人脉。
            • 这么快排上了,吓得不轻。。。
              • 加上等mri结果,一周都在煎熬😩
      • 普通CT放射是X光的500倍,尽量不做CT在医学界是定见。现在有所谓低剂量CT,放射低,效果也差些,有些地方建议做。 +9
        • 微小的肺部结节X光搞不定的,X光不具备初筛的意义。CT胸片就是低剂量的,普通人的身体情况完全可以承受的辐射量,一年一次完全可以筛选出初期肺部的问题。 +3
          • 你没有经历过,应该是不懂。同样微小肺部结节的CT,给不同的肺癌顶级专家看,有的会说没问题,不用管,有的会说赶快活检。这个是目前医疗技术不能解决的问题。当然,顶级医疗条件可以无限制继续检查下去,一般人没有这个条件,无论在哪里。 +2
            • 低剂量的胸片可以筛选出小至1mm的结节,小于5mm结节每年CT胸片追踪,大于5mm看专科跟医嘱…上次回国,碰巧老妈的普通单位做体检,上千号人都做了LDCT, ,另一亲友公司(费用走医保)的年度体检也有这一项。对于国内的人,这项检查不是什么高大上的顶级… +1
              • 站这里。早发现早治疗。 +4
                • 是的,有一説一,回去陪着老妈体验,发现国内的体验比这边详细多了,这边年检基本就是个血检/尿检…,年龄不大到靠50的,家医还建议不要年年检。 +1
                  • 国内一天可以走完很多流程,这里就是等待,要知道,等待是最害怕的过程。这位37岁的女性,天天x-ray,在肺结核与癌症之间摇摆不定好几天,直接上ct,有经验的医生,可以立马判定,作出对应的治疗方案。 +3
                    • 确实是耽误了, 如果这个妈妈在国内,每年体检做LDCT筛查,情况会大不一样的…. +1
            • 原来贴过一次,低剂量CT+AI已经可以做到比较准确的预测。这种技术广泛应到临床估计就是5年到10年以内的事。
              [Media: see text].
      • 这个是医生观点不同。我有3位亲友中年死于肺癌,和家庭医生谈过这个问题。医生的看法是目前为止没有安全的肺癌筛检办法,CT筛检不够安全。所以肺癌有症状往往是中晚期。他的看法还是注重预防,比如不抽烟,注意室内空气质量。 +2
        • CT比X光可以尽早筛选出小至1-2mm的结节,但通常这种结节大比数不是癌患者,虽然持续观察复检多年,如果结节增大失常,虽要做活检去确定….,肺腺癌许多女性患者完全不抽烟,生活环境也没有异常的,每年CT胸片初筛是目前最有效预防的手段… +1
          • 你说的是有效,医生担心的是不够安全。简单粗暴的说,是ct损伤的少量细胞癌变的风险有多少。这边医生确实比较冷酷,在没有行业规定出台前,他们不会冒着自己职业的风险去安排病人做检查。 +1
            • 我也问过国内的医生和这边的家庭医生,他们的意见是低剂量LDCT胸片,辐射量为0.1-0.3MSV,和常规CT相比,辐射量基本可以忽略不计…,上次回国,刚巧碰到老妈的单位体检,他们全部做的就是这种LDCT, +1
              老妈说对面楼的老同事几年前做LDCT发现异常,手术加冶疗,上次碰到貌似情况还可以….
              • 国内的做法有国内的道理。也许再过30年,中国的肺癌死亡率显著低于发达国家,加拿大的政策也发生改变呢。现阶段如果自己一定想做LDCT,可以和家医强调自己有不明症状,也许家医就给安排了。每年做是不可能。
                • 问题就在于肺癌初期几乎没什么症状,如果等自己发现异常可能已经是中晚期了…神仙也难救了! +1
        • 那些抽烟的快快乐乐,医生纯嫉妒
      • 不懂就问,肺癌就算第一期就发现的结果是怎么样?有没有统计数据?
        • 具体不知道,可以参考链接。知道国内有两位七八十的老人做LDCT初筛有异,一位应该不止是一期了,做了手术+治疗,一位应该是一期,选择没有手术中西结合的保守治疗,三四年了,目前状态还可以。
          肺癌是癌症主要死因,根據美國肺臟學會的資料,肺癌平均五年生存率是18.6%,有超過一半的肺癌病患在診斷後一年內死亡,主要是因為晚期診斷。有機會治癒的早期肺癌只有16%,由於早期肺癌在臨床
    • 温尼伯没钱了,医生也没办法,水平高的都去美国了,水平一般的去安大略
    • 看了几个留言。我只想说,加拿大全民免费医疗国策是失败的,我们看了很多很多在急救医院死去的加拿大人。而美国是另外一个天地!在美国,看急诊,你可以得到及时关照和治疗,不管你有无保险,有无金钱 +2
      • 要说搞社会主义,还是资本家搞得好 +1
      • 我怎么听说美国医疗很贵?除非是穷人老人,有医疗保险的人 +2
        • 很多中国人误导你。普通人得病,在美国都能得到很好的关照和治疗。我知道你不信,你不信我也不生气。那么你就来美国工作生活经历经历吧。我孩子告诉我,她哥哥来美国后,再也不提美国天天有枪战了 +1
          • 你孩子她哥哥,不也是你的孩子吗?
        • 这几种人就几乎占全了,还剩啥人?美国还有专门付医疗账单的慈善机构(加拿大没有,医院自己扛)
      • 呵呵,美国加拿大都认识急诊科医护,情况都差不多的,都忙。 +1
        • 加拿大人不相信美国医疗系统是正常的。 +1
    • 加拿大的医疗就是这几年被自由党败的, 就是这样, 还是比国内强, 看看癌症生存率就知道, 好笑的是, 本坛苗族,一面倒滴否认女主接种新冠疫苗, 加拿大银行的华人, 我还没听说有没打疫苗的. +11
      • 医院医护都有很多没打针的,本坛就有例子,银行有没接种的,又有啥好笑。倒是反疫苗的,必须让女主打了疫苗,然后死于疫苗接种引发病症,才是可笑又无聊的,而你这样坐着飞机赶着打疫苗的,就是可笑之极了,你身体有不良反应么?要是有,尽早救治,没有,就别吓自己了 +6
      • 医疗归省里管,联邦虽然有budget,但大部分都靠省里出钱。 +1
    • 整体还行,大部分医生尽职尽责,但不少医生都很冷漠是真的,这个案例我感觉医生已经尽责了,但不够人性,一个人要死了加拿大确实会主动告诉,这不一定合适,尤其在最后一刻,可以在人好的时候把话说透,我坚决反对最后一刻光明正大的告诉别人你不行了 +1
      • 安乐死就这意思
        • 安乐死是可以的, +1
          但做法也不对,好了,到时候了,你该上路了,我一会就给你注射安乐死的药,和刑场一样宣判。这样也不妥,好的时候商议好什么时候执行安乐死,但不要在执行时告诉病人,可以提前些时候告诉病人一个较长的日子,让病人不知不觉中就走了,可以告诉家属具体日期时间
          • 👍新觀點,值得討論商榷。 +1
    • 墙国看病是快,但骂医生医疗的少不到哪儿去 +1
      • 骂的内容不一样,主要是骂过度医疗,狂做各种检查,自费的就骂
    • 虽然是非常不幸,但是这个也只能算个例,不可能全部否定萨省甚至加拿大的医疗系统的 +3
      • 曼省 +1
        • 萨曼萨… +1
    • 中国人,还是微信,那肯定是偏见了。照理说,温尼伯这种中等城市,医疗质量应该比多伦多还要好。 +1
    • 这个人要是能坚持不打新冠疫苗也许就不会死。那些打了疫苗得的TURBO CANCER,发病很快,抢救时间很短,就算再美国或其他国家也未必救得活。这个人不该只埋怨加拿大医疗系统,而不反省一下自己和家人的行为 +7
      • 尽管疫苗导致癌有越来越多的证据,现在指责她当时选择还是不适当的。该负责的是药厂,媒体,政府,卫生官和冠冕堂皇的叶公们。 +6
        • SELF-RESPONSIBLE. +1
    • 我家老人去世前在医院度过两周,当时心情一样,人看起来好好的,为啥医生就建议let the nature take the couse了,事后回忆其实医生判断没错,只是亲人不愿意接受现实。 +4


      借贴顺便说一下,加拿大和国内的医疗水平,我通过我母亲同样的病在两边医院的治疗比较,我不认为加拿大水平差,反而认为国内医院为了赚钱会过度治疗,比如本可以不做手术却非建议要做手术,美其名曰国外水平不行国内水平高。

      also,

      这个案例里面,可以提醒大家平常要注意自己的健康,小恙就要开始注意休息、营养,调整,不要等到身体扛不住变成大病,人体的免疫系统很强大,但是不要透支使用。

      • 肺癌,很遗憾,早期往往没症状。
      • 国内医疗,就是想搞越多钱越好。一个小毛病弄上很多检查,不穷死也把全家搞死。这里是公费医疗,regulation远比国内监管厉害。如果放任,医疗系统早就奔溃nn次了。 +2
        • 完全公费,造成僵化,这个案例完全应该允许自费早期筛检。可惜没有正当途径提出,聪明人必须撒谎,说有家族史,才能获得检查机会。
          • 低剂量的LDCT胸片初筛不贵的,200-300人民币,国内亲友的年度体检都包了这一项,而且确实是有效,知道有两位七八十岁老人初筛检出,手术+治疗,已经三四年了,目前状况良好。 +1
            • 加拿大人工贵,也不允许跨行业当放射科医生
              • 加拿大照个CT都变成高精尖了,但西医偏偏就是要依赖各种检查/成像才能准确判症的….,除了急症,其他检查基本都是龟速,热贴中的妈妈就是因为没有每年初筛,一发现已经是十分凶险的晚期急症了…. +1
                • 他们全家是疫情以后才来的加拿大,2022年年初才登陆加拿大的。2023年11月就去世了。怎么个每年检查? +1
                  • 加拿大一般体检根本不包含CT的初筛….,没跟太仔细,那位妈妈疫情前在国内吗?国内应该可以做的,许多单位/公司都组织每年体检的。
                    • 那位母亲从美国回国后,一直远程为美国公司工作。2021年中到美国辞职,接着到加拿大读硕士,后办理全家移民。此期间,老公带着三个孩子在上海工作生活。
                      • 唉!太折腾自己了,可能根本没顾上每年体检了…. +1
                        • 这个年龄段,没有基础病症,能想到体检的人不多。
                          • 在这里,疫情前还见过刚过30岁就脑梗的….病痛有时真的不仅仅是老年人的专利,上有老下有小的人到中年也是高危人群。
            • 七八十岁的老人代谢慢,不会有很活跃的癌 +1
              • 一位要做手术,一位保守治疗,目前状态尚可,所以这边近年不建议年轻一些的人年年体检是不对的,不是只有老年人才是高危人群…
            • 加拿大政府缺钱,政府拨款不够,买不起太多的仪器。当年娃到国内医院交流过一个月,感觉特别明显。 +2
              • 这边处理急症/危疾的速度可以接受,但是处理慢症,初期的筛选和断症赶不上历害国的速度。
                • 缺钱缺人啊。
    • 更多留言,还是得大家用微信扫微信公众号文章里的码,看原公众号下的留言。
    • 谢谢分享,叹。他们有家医,又没有高烧或意外,太太一定是觉得非常不好了才会去医院看急诊。癌症已经发展到那个地步了,肺积水,心积水。。。
    • 说加拿大医疗不好,女人寿命平均84.67岁,要是再好,就100岁了。。。活那么久,不是活受罪吗。。。顺其自然,优胜略汰,别折腾自己。。。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