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ading...
Ad by
  • 技多不压身,工到自然成:安省技工证书特训班,点击咨询报名!
Ad by
  • 技多不压身,工到自然成:安省技工证书特训班,点击咨询报名!

老鹤是我非常崇敬的朋友,在相声跟快板上都有很深的研究,曾经与现德云社的演员高峰多次搭档表演过相声,前几年拜了郑文昆为师学习王派快板。现再转贴一篇他写的有关王派快板的文章。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2007-09-07 | 王派快板艺术理论的重要性


王派快板艺术理论的重要性



实事求是地来说,我这人非常笨,基本上不属于聪明人的范畴,再加上25岁以前根本没接触过快板,所以我给自己的定位是:“高龄”、无基础、智力平平甚至偏差的学员。顺便说一句,以上言论并没有丝毫的过分谦虚成分。按照网络上一些“专职”批评、指教我的人士的“老鹤此人极其狂妄”的断语,“谦虚”似乎与我绝缘,更不要提“过分地谦虚”了,哈哈。

闲言少叙,书归正传。目前,全国各地,包括海外国际,喜欢王派快板的朋友越来越多。而普及宣传王派快板艺术,让更多的朋友、爱好者了解学习到真正的王派快板,尤其是教授我这样条件的爱好者,就更需要成系统的对于王派快板艺术进行理论阐述,从理论上让其把握住王派快板艺术的真谛至关重要。

王凤山先生通过长期的艺术实践,创立了王派快板表演艺术。其表演上的精到细腻令人拍案叫绝,但由于老先生从小失学,受到自身文化限制等等原因,未必能将自己所创立的艺术上升到理论层次(这种现象在艺术界屡见不鲜)。而老先生们对于自己艺术的规律性的东西,往往采取感性的、经验性的或口诀式的阐述。在这种阐述中凝聚了老先生们对艺术一生的追求、钻研的结晶。我们如何体会理解老先生们的艺术经验,并将其系统的翻译、总结成艺术指导理论,是传承其艺术的关键所在,它决定了一个艺术流派的兴衰存亡。郑文昆老师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王派快板艺术就像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它正在那里等着人们去探索开发。”早在1979年《天津演唱》上发表的最早的一篇系统阐述王派快板艺术理论的——由王凤山先生口述、郑文昆老师整理的《谈谈演唱快板的技巧》的文章,至今仍然是学习、研究王派快板艺术必读的教材资料。

这里面顺便讲一讲此文的产生经过:

郑文昆老师自从拜师王凤山先生以后,学习了很多王派快板代表性节目。后又到大连文工团、抚顺文工团等等文艺团体进行艺术实践。但在此时,郑老师对于王派快板艺术还处在朦胧阶段,未能清晰地把握住王派快板真谛。说来也是偶然,在一次演唱过程中,有一位音乐工作者对郑老师说:“我听你所演唱的快板节奏跟他们不一样,不同于民族声乐节奏。”这句话促使郑文昆老师探求王派快板真髓的愿望更加的强烈了。1975年转业回到天津,郑老师带着很多自己百思不得其解的艺术问题,迫不及待地跑到了师傅王凤山先生那里请教,此时,王凤山先生会心的一笑,说:“从今天开始,我给你讲什么是王派快板。”通过一个多月的耳提面命的教学,王凤山先生细致地讲述了自己创立的王派快板的形成经过、艺术特色、表演技巧等等艺术问题,使得郑文昆老师对于王派快板的艺术问题豁然开朗,犹如醍醐灌顶。由此才有了根据王凤山先生口述整理的王派快板艺术的理论文章——《谈谈演唱快板的技巧》。

继而,郑文昆老师在多年的钻研、教学过程中,本着对王派快板艺术认真负责的态度,对于王派快板艺术的理论进行了成系统地总结阐述,并指导于教学实践当中。这也可看作是郑文昆老师对于恩师王凤山先生一种祭奠与缅怀。

由郑文昆老师创作的快板作品屡屡在全国获奖,培育的快板新苗,如:勾煦阳的表演得到了内外行的一致好评,这正是普及宣传王派快板艺术最有效最实际的工作。实践证明,郑文昆老师在理论指导下的创作、教学活动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这也充分说明了艺术理论的重要性。实践上升为理论,理论又指导着具体实践活动。

在新时期,如何适应观众新的欣赏需求,在艺术形式多元化的今天不断求新求变、探索发展、弘扬王派快板艺术,这是一个摆在王派快板传人面前的重大问题。求发展的前提条件就是继承,很好地继承,真真正正地继承。只有在很好地继承的基础上,才能有所发展,这是一个放之四海皆准的原则问题。无论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是空穴来风,而其必有本源。抛却继承的前提,空谈妄谈发展,都是痴人说梦,呓语连篇。那么,如何继承呢?是机械化地、甚至涉嫌丑化地模仿秀,还是继承其精髓神韵?毫无疑问,当然选择的是后者。如何运用理论成系统地阐述王派快板艺术的精髓神韵,不仅认识到“其然”,而且还要探求“其所以然”的强烈使命感,正在促使着理论方面的不断深入探索。



附:

谈谈演唱快板的技巧

王凤山 口述 郑文昆 整理


快板的前身是数来宝,经过快板演员长期的艺术实践,借鉴了其他艺术形式的长处,不断改革发展成为一种曲艺形势。一些快板老演员在长期演唱的过程中,也形成了不同的风格流派。如李润杰、高凤山等同志,在演唱风格上就各有特色,有许多优点值得借鉴学习。


这里,我把演唱快板的点滴经验,粗浅地介绍一下。先从我是怎样把数来宝改革成快板谈起。

从“顶板唱”到“半说半唱”

我从八岁开始唱数来宝沿街乞讨。那时数来宝是双手打板,大、小板一块响。节奏是:呱叽呱 呱叽呱 呱叽呱叽 呱叽呱。一板一眼,两字一拍,唱起来板起板落。如:竹板打 进街来, 一街两巷 好买卖,也有买 也有卖, 也有幌子 和招牌。这种唱法叫顶着板唱,唱着费劲,听着单调。

我跟着师傅在北京天桥“撂地”的时候,经常听关顺贵、关顺鹏二位唱竹板书的老艺人说长篇。这两位老先生在演唱竹板书的时候,不用大板,手里横端着节子(小板),颠着节子,闪着板唱。节奏是一板三眼,又叫“黑红板”。“黑”是眼,“红”是板。这种板式紧凑连贯,俏皮动人。经过他们的耐心指点,我试着去掉大板,脱离数来宝“三三七”的节奏,颠着节子用黑红板唱数来宝,学会了《关公单刀赴会》、《押宝》等节目。演出后,受到一些内外行的好评。当时管这种唱法叫“文明数来宝”。解放以后,在党的领导和广大群众的帮助下,不断吸收了京剧、话剧、山东快书、河南坠子等姐妹艺术的营养,加强了表演,丰富了节奏,才改革成今天的快板。

有些曲艺工作者,说我演唱的快板的方法是“半说半唱”。对啦,这是我在数来宝的基础上,吸收了竹板书的黑红板唱法不断摸索出来的。还有五种演唱板式;闪、赶、跺、切、扔。这五种点子五种板式是形成“半说半唱”演唱技巧的主体。除此之外,要掌握“半说半唱”的方法,还得讲一讲横板合理板的区别。


横板和立板


横板和立板是指在演唱快板时,节子的两种不同拿法,拿法不同,打法不一样,产生的基本节奏就有差异。


横板拿法:食指插入节子第四扇,第五扇中间,手心朝上,手背冲下,节子头朝左,尾朝右(指左手持小板)拇指搁在节子头部,横端在手。


立板拿法:食指插入节子第四扇,第五扇中间,手心向右,手背朝左,节子小头向上,尾冲下,拇指搁在小板穗结的下面,节子竖立在手。


横板打法:手腕子劲带动无名指,用第五扇小板有节奏地磕打上面四快板(一找四)上下颠打,产生“嗒嗒嗒嗒嗒”的音响节奏,这就是横板拿法产生的伴奏基本点,叫“掂点”。拍节是××××∣××××∣一字一拍,一拍一板。用这种节奏唱快板,就得把节奏处理成○× ××∣×× ×让过头板,闪着板唱,节奏才能不断不乱串成一线。


立板打法:用手腕子弹动无名指,推动节子第五扇向右击打第四扇,拇指又迅速地把它挡回来。音响节奏是“嘀嗒”。叫“晃点”。这个点是立板唱法伴奏的基本点,“嘀”是板,“嗒”是眼,两字一拍,一板一眼。如:××××∣××∣××××∣×××∣,这是“晃点”伴奏产生的节奏。

经过比较以后可以看出:横板的拿法决定了闪着板唱为主的特色,立板拿法决定了顶着唱为主的特点。这是两种不同的节奏规律。

五种点子打法及作用

节子是快板演员的击节乐器,纯熟掌握它,可以起到省气、助气、提神等效果。

①掂点:是横板唱法伴奏的基本点(拿法、打法可参照第二节)。“掂点”伴奏一字一响, 打字不打句,强调重拍、重音字,突出重点句,不躁不喧,不乱不搅。托唱,托字,托 情。

②连点:和掂点拿法一样。打法是无名指向上弹动第五扇小板,拇指紧密动作,向小板中 间迅速移动打出:“嗒个嘀”的音响节奏来,就是连点。这种点子眼起板落,又叫“反双 点”。能起到衔接、填空、联词句、联节奏、联感情的作用。

③逛点:持节子小臂扬起,拇指和无名指张开稍弯曲,小臂肌肉拉紧,用手腕子劲逛动节子,“嗒嗒嘀嗒嗒嘀”,就是逛点。节奏是要圆要满,一般用于“快打慢唱”烘托气氛。

④搓点:在逛点拿法基础上,用手腕子的韧劲自上而下,拇指和无名指猛然收缩,打出“嘟嘟嘟嘟嗒”的长嘟噜来,就是搓点。一般用于由快转慢,分清段落,交换感情,演员换气。

⑤掐点:和搓点紧密相连,往往是撮完以后把板掐住,就是掐点。掐点和戏曲舞台静场的意思一样,节子不响,演员用心板控制节奏起伏。用于突出主要情节、感情、唱词。以静显动,以轻显响,给观众留下更集中更深刻的印象。

这五种点子运用的得心应手,还必须练习好心板。什么叫“心板”?就是演员的内心节奏。心板强,可使节奏“快而不乱,慢而不断,缓而不散”,帮助演员掌握好抑、扬、顿、挫、起伏连绵。

五种板式演唱

①闪板:也叫“黑红板”句子紧凑,起伏跳跃,说唱兼用,字巧句俏。例如《百山图》的开 头四句唱法:

○山连山山绕山,

○山山不断○山套着山。

○一轮红日东方起,

○看日出,你奔东岳登泰山。

以上四句有五处是闪着板唱的,这样不笨不拙,唱中有说,俏皮优美,虚实结合。

②赶板:把四、五句比较集中的唱词,一气呵成。字头紧咬字尾,铿锵有力,如同颗颗珍 珠落玉盘,热烈,火爆,奔放。但只有闪着板唱才能唱好赶板。例如《百山图》中两段

唱词:

⑴:○从台北,到台南,

○阿里山,太平山,草山, 玉山,八仙山, 金属矿产○在安东郡山, 大雪山,○丹大山,栾大山, 主岳南山,大武山。

⑵:○黄花山,绿草山,
○白鹤山,青石山,
○凤凰山,凤鸣山,○麒 麟山,金马山,○八宝山, 元宝山。

③跺板:一字一板顶着板唱,字摞字,句联句,楼上楼,层层见高,泼辣火爆。例如《百山图》的两个例子:

⑴:山多一时说不完,青山、绿山、红山、 黄山、金山、银山、铜山、铁山、奇峰 峻岭,山峦叠翠锦绣一片好河山。

还有一种是用三连音的方法唱跺板,如:

⑵:一片青绿是黄山

︹3 ︹ ︹3 ︹ ︹3 ︹

上天竺 中天竺 下天竺

④切板:在演唱快板的时候,由高潮转入低潮,不是渐慢,而是利用“搓点”和“掐点”戛然 而止,把词句和节奏切断。但要板切情不散,精神穿一线。下面举《百山图》的一个例子:

奇形怪状象鼻子山,

要是说生产还得说台湾(切板),

樟脑甘蔗金属矿……

在这儿,切板我是当作一个自然段来处理的。唱到这里是整个作品的三分之二,为了把底唱好,速度要缓一些,攒劲把底唱好。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更突出的歌唱我国富饶美丽的宝岛--台湾。

⑤扔板:是“半说半唱”演唱方法有代表性的板式。把能够唱上板的几个字用白话的方法有 意识扔到板外,仿佛掉板,而又能把它拽回来落在板上。有棱角,有力度,平中见奇, 新颖别致,承上启下。例如:

⑴:云南省青山绿水看不尽­--《百山图》

⑵:比方说一块石头不起眼,堆积起来就是高山。--《革命的青春》

“云南省”和“比方说”两处就是扔板的唱法。

谈谈气口

气口和节奏、吐字紧密相连,相互制约,相互作用。按一般规律来讲,节奏要是不准,气口就不匀;气口要不匀,吐字就不真。当然吐字要真,还需要练习“喷口”。但气不足,字就打不远,自己也累,观众也听不清。巧妙而又恰当的处理气口,是演唱快板的重要技巧之一。我今年六十四岁啦,在舞台上演出越唱越有劲,气不涌出面不更色,观众听着轻松愉快。其道理是出了运用“半说半唱”的方法外,还恰当地使用了“攒气”、“晃气”、“偷气”,三种唤气方法。

攒气:是属于固定气口,在演唱赶板跺板前固定吸足一口气,就是攒气,要做到深吸慢吐。

晃气:是利用表演来换气。在舞台上演出时,演员嘴里有唾沫或是嗓子有痰,这种情况怎么办?可以在段落转折、人物对话等地方,虚伸手或是虚迈步,虚晃一招以分散观众的注意力,抓住此时机赶紧换气,就叫晃气。

偷气:偷气要偷得巧,偷得匀称。不影响吐字,不破坏句子。如第四节赶板中的山○麒,山○八两个拍节,就是在句与句间空十六分音符,极为短促地喘半口气,这就是偷气。

以上介绍的只是一些基本技巧。在演唱时,首先还要领会作品的主题思想,加深对人物和事件的理解,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然后再做技巧上的安排、处理。


快板这种艺术形式演出方便、道具简单、鼓动性强,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希望它在党的阳光雨露下茁壮成长,更加绚丽多彩,芳香万里。


相声大会电子售票链接:
http://www.rolia.org/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task=view&id=26&Itemid=50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Report

Replies, comments and Discussions:

  • 枫下沙龙 / 休闲娱乐 / 转贴我的朋友——老鹤的一篇文章《读书后所想到的》,为相声大会加油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2007-09-07 | 读书后所想到的


    王蒙先生的名字,是我上警校时听语文老师介绍的。出于好奇,找了王先生几篇文章看了看。这一看,便让我爱不释手。惊喜于王蒙先生的风趣幽默,惊叹于王蒙先生的犀利老辣。第一次让我流下热泪的文章便是王蒙先生的《猫咪的故事》。那时候,作为文学爱好者的我,给王先生写了一封信,但始终没有寄出去。也许觉得自己太微不足道,写了信寄去,王先生也未必能看到,看到了也未必能够有时间有必要给我回信。从此,也就与王先生保持者若即若离的关系,并未特意刻意再去追着王蒙先生看。

    直到得知王先生出了自传,便特别想看一看。看看我心仪的作家的人生经历,那里面一定会有很多对我的启示。

    最近正在看王蒙先生自传第二部《大块文章》,依然是那么风趣犀利。其中有如下情节:

    一九九二年春,……第二是在会议的最后一天,由一位从湖南出来的大陆学生梁先生宣读类似告中国作家书的一篇檄文。梁先生是先在湖南当地学生运动中出了点麻烦,后因他与一位美国留学生结了婚,所以较方便地选择来到了美国定居。

    他的檄文中罗列了中国的不够民主自由的例证,然后大声疾呼道:“中国大陆的作家们,你们到哪里去了?”全场听众极其活跃,认为会议终于开到要出彩的时候了,还有人提出“听王蒙的……”

    他们要看王蒙的好看。你反对民主吗?跑到美国反对民主,你只能暴露你的“共产党”干部面目。你赞成民主吗?你就是反对中国政府,看你往下的文章怎么做!

    我笑答:“中国的作家在中国,我在北京,同行的黄秋耘先生则在广州。我们知道我们应该做什么,可能做什么,我们正在为中国的发展和进步,民主与富强努力。那么请问您,您在哪里呢?您在纽约?您在纽约放大炮?您要号召并指挥我们应该这样不应该那样?您责备我们为什么没有这样又没有那样?我的天。要帮助中国也好,拯救中国也好,是不是在中国会更有效,在北京哪怕是长沙会更有效呢?”

    有一点笑声。已经绷得很紧的弦儿放松了,已经冒烟的火药味儿变淡了。

    (摘自《王蒙自传第二部——大块文章》)

    这不禁让我想起了目前相声评论的问题了。有些定居国外的自称是相声爱好者(姑且算作爱好者吧)的朋友,动辄激扬文字指点江山,对于身在相声繁华地带、正在亲身观察感受着相声现状的朋友,用哲学的普遍原理进行着看似高屋建瓴、超凡脱俗、历史中庸、辩证唯物、发展进化的劝告批评。貌似掌握了终极原理、参透红尘、洞察世事、无所不知、无所不能,而其实呢?说穿了,形而上学的纸上谈兵而已。毛主席说过:“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请问这些动辄高屋建瓴的朋友,你对目前在茶馆(尤其是天津茶馆)的相声现状有过调查吗?有过深入地调查吗?你们是通过什么媒介掌握第一手资料的(这句话,貌似不通,哈哈)?留着您激扬的文字与那位“梁先生”自娱自乐吧,我们没功夫理睬。

    与其相反,据我了解接触的定居国外的朋友当中,确实有真心喜爱相声并为相声这门艺术做着实际的努力的朋友。旅居在加拿大的我所崇敬的朋友们,就是这些人的代表。他们的生活压力远非国人能够想象的,他们在国外奋斗的艰辛只有当事人才能深切的体会到。但在这个时候,他们接近了相声,相声也走进了他们的生活,使得他们的生活丰富多彩,绚烂多姿。他们没有高谈阔论的时间、也不屑于用哲学的普遍原理进行着看似高屋建瓴、超凡脱俗、历史中庸、辩证唯物、发展进化的指点江山。他们艰辛的奋斗经历,历练出他们务实的实干作风。他们用一次又一次的相声大会来证明着他们对相声艺术的珍爱。同时,也向世界展示着我们国人一贯乐观的生活态度。

    也许他们的表演尚存这样那样的不足,甚至是失误。但他们对相声艺术的那一份真情,是目前国内为数不少的自称是相声演员的人远远比不了的(但愿我这样批评国内演员,是武断的,不符合实际的)。他们那里没有浮躁、没有矫情、没有造作、没有夸夸其谈,有的只是对相声的一往深情和精益求精的执着精神。

    在此,谨以此文表示我对诸君的敬佩之情。并预祝加拿大相声大会越办越好!

    相声大会电子售票链接: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老鹤是我非常崇敬的朋友,在相声跟快板上都有很深的研究,曾经与现德云社的演员高峰多次搭档表演过相声,前几年拜了郑文昆为师学习王派快板。现再转贴一篇他写的有关王派快板的文章。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2007-09-07 | 王派快板艺术理论的重要性


      王派快板艺术理论的重要性



      实事求是地来说,我这人非常笨,基本上不属于聪明人的范畴,再加上25岁以前根本没接触过快板,所以我给自己的定位是:“高龄”、无基础、智力平平甚至偏差的学员。顺便说一句,以上言论并没有丝毫的过分谦虚成分。按照网络上一些“专职”批评、指教我的人士的“老鹤此人极其狂妄”的断语,“谦虚”似乎与我绝缘,更不要提“过分地谦虚”了,哈哈。

      闲言少叙,书归正传。目前,全国各地,包括海外国际,喜欢王派快板的朋友越来越多。而普及宣传王派快板艺术,让更多的朋友、爱好者了解学习到真正的王派快板,尤其是教授我这样条件的爱好者,就更需要成系统的对于王派快板艺术进行理论阐述,从理论上让其把握住王派快板艺术的真谛至关重要。

      王凤山先生通过长期的艺术实践,创立了王派快板表演艺术。其表演上的精到细腻令人拍案叫绝,但由于老先生从小失学,受到自身文化限制等等原因,未必能将自己所创立的艺术上升到理论层次(这种现象在艺术界屡见不鲜)。而老先生们对于自己艺术的规律性的东西,往往采取感性的、经验性的或口诀式的阐述。在这种阐述中凝聚了老先生们对艺术一生的追求、钻研的结晶。我们如何体会理解老先生们的艺术经验,并将其系统的翻译、总结成艺术指导理论,是传承其艺术的关键所在,它决定了一个艺术流派的兴衰存亡。郑文昆老师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王派快板艺术就像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它正在那里等着人们去探索开发。”早在1979年《天津演唱》上发表的最早的一篇系统阐述王派快板艺术理论的——由王凤山先生口述、郑文昆老师整理的《谈谈演唱快板的技巧》的文章,至今仍然是学习、研究王派快板艺术必读的教材资料。

      这里面顺便讲一讲此文的产生经过:

      郑文昆老师自从拜师王凤山先生以后,学习了很多王派快板代表性节目。后又到大连文工团、抚顺文工团等等文艺团体进行艺术实践。但在此时,郑老师对于王派快板艺术还处在朦胧阶段,未能清晰地把握住王派快板真谛。说来也是偶然,在一次演唱过程中,有一位音乐工作者对郑老师说:“我听你所演唱的快板节奏跟他们不一样,不同于民族声乐节奏。”这句话促使郑文昆老师探求王派快板真髓的愿望更加的强烈了。1975年转业回到天津,郑老师带着很多自己百思不得其解的艺术问题,迫不及待地跑到了师傅王凤山先生那里请教,此时,王凤山先生会心的一笑,说:“从今天开始,我给你讲什么是王派快板。”通过一个多月的耳提面命的教学,王凤山先生细致地讲述了自己创立的王派快板的形成经过、艺术特色、表演技巧等等艺术问题,使得郑文昆老师对于王派快板的艺术问题豁然开朗,犹如醍醐灌顶。由此才有了根据王凤山先生口述整理的王派快板艺术的理论文章——《谈谈演唱快板的技巧》。

      继而,郑文昆老师在多年的钻研、教学过程中,本着对王派快板艺术认真负责的态度,对于王派快板艺术的理论进行了成系统地总结阐述,并指导于教学实践当中。这也可看作是郑文昆老师对于恩师王凤山先生一种祭奠与缅怀。

      由郑文昆老师创作的快板作品屡屡在全国获奖,培育的快板新苗,如:勾煦阳的表演得到了内外行的一致好评,这正是普及宣传王派快板艺术最有效最实际的工作。实践证明,郑文昆老师在理论指导下的创作、教学活动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这也充分说明了艺术理论的重要性。实践上升为理论,理论又指导着具体实践活动。

      在新时期,如何适应观众新的欣赏需求,在艺术形式多元化的今天不断求新求变、探索发展、弘扬王派快板艺术,这是一个摆在王派快板传人面前的重大问题。求发展的前提条件就是继承,很好地继承,真真正正地继承。只有在很好地继承的基础上,才能有所发展,这是一个放之四海皆准的原则问题。无论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是空穴来风,而其必有本源。抛却继承的前提,空谈妄谈发展,都是痴人说梦,呓语连篇。那么,如何继承呢?是机械化地、甚至涉嫌丑化地模仿秀,还是继承其精髓神韵?毫无疑问,当然选择的是后者。如何运用理论成系统地阐述王派快板艺术的精髓神韵,不仅认识到“其然”,而且还要探求“其所以然”的强烈使命感,正在促使着理论方面的不断深入探索。



      附:

      谈谈演唱快板的技巧

      王凤山 口述 郑文昆 整理


      快板的前身是数来宝,经过快板演员长期的艺术实践,借鉴了其他艺术形式的长处,不断改革发展成为一种曲艺形势。一些快板老演员在长期演唱的过程中,也形成了不同的风格流派。如李润杰、高凤山等同志,在演唱风格上就各有特色,有许多优点值得借鉴学习。


      这里,我把演唱快板的点滴经验,粗浅地介绍一下。先从我是怎样把数来宝改革成快板谈起。

      从“顶板唱”到“半说半唱”

      我从八岁开始唱数来宝沿街乞讨。那时数来宝是双手打板,大、小板一块响。节奏是:呱叽呱 呱叽呱 呱叽呱叽 呱叽呱。一板一眼,两字一拍,唱起来板起板落。如:竹板打 进街来, 一街两巷 好买卖,也有买 也有卖, 也有幌子 和招牌。这种唱法叫顶着板唱,唱着费劲,听着单调。

      我跟着师傅在北京天桥“撂地”的时候,经常听关顺贵、关顺鹏二位唱竹板书的老艺人说长篇。这两位老先生在演唱竹板书的时候,不用大板,手里横端着节子(小板),颠着节子,闪着板唱。节奏是一板三眼,又叫“黑红板”。“黑”是眼,“红”是板。这种板式紧凑连贯,俏皮动人。经过他们的耐心指点,我试着去掉大板,脱离数来宝“三三七”的节奏,颠着节子用黑红板唱数来宝,学会了《关公单刀赴会》、《押宝》等节目。演出后,受到一些内外行的好评。当时管这种唱法叫“文明数来宝”。解放以后,在党的领导和广大群众的帮助下,不断吸收了京剧、话剧、山东快书、河南坠子等姐妹艺术的营养,加强了表演,丰富了节奏,才改革成今天的快板。

      有些曲艺工作者,说我演唱的快板的方法是“半说半唱”。对啦,这是我在数来宝的基础上,吸收了竹板书的黑红板唱法不断摸索出来的。还有五种演唱板式;闪、赶、跺、切、扔。这五种点子五种板式是形成“半说半唱”演唱技巧的主体。除此之外,要掌握“半说半唱”的方法,还得讲一讲横板合理板的区别。


      横板和立板


      横板和立板是指在演唱快板时,节子的两种不同拿法,拿法不同,打法不一样,产生的基本节奏就有差异。


      横板拿法:食指插入节子第四扇,第五扇中间,手心朝上,手背冲下,节子头朝左,尾朝右(指左手持小板)拇指搁在节子头部,横端在手。


      立板拿法:食指插入节子第四扇,第五扇中间,手心向右,手背朝左,节子小头向上,尾冲下,拇指搁在小板穗结的下面,节子竖立在手。


      横板打法:手腕子劲带动无名指,用第五扇小板有节奏地磕打上面四快板(一找四)上下颠打,产生“嗒嗒嗒嗒嗒”的音响节奏,这就是横板拿法产生的伴奏基本点,叫“掂点”。拍节是××××∣××××∣一字一拍,一拍一板。用这种节奏唱快板,就得把节奏处理成○× ××∣×× ×让过头板,闪着板唱,节奏才能不断不乱串成一线。


      立板打法:用手腕子弹动无名指,推动节子第五扇向右击打第四扇,拇指又迅速地把它挡回来。音响节奏是“嘀嗒”。叫“晃点”。这个点是立板唱法伴奏的基本点,“嘀”是板,“嗒”是眼,两字一拍,一板一眼。如:××××∣××∣××××∣×××∣,这是“晃点”伴奏产生的节奏。

      经过比较以后可以看出:横板的拿法决定了闪着板唱为主的特色,立板拿法决定了顶着唱为主的特点。这是两种不同的节奏规律。

      五种点子打法及作用

      节子是快板演员的击节乐器,纯熟掌握它,可以起到省气、助气、提神等效果。

      ①掂点:是横板唱法伴奏的基本点(拿法、打法可参照第二节)。“掂点”伴奏一字一响, 打字不打句,强调重拍、重音字,突出重点句,不躁不喧,不乱不搅。托唱,托字,托 情。

      ②连点:和掂点拿法一样。打法是无名指向上弹动第五扇小板,拇指紧密动作,向小板中 间迅速移动打出:“嗒个嘀”的音响节奏来,就是连点。这种点子眼起板落,又叫“反双 点”。能起到衔接、填空、联词句、联节奏、联感情的作用。

      ③逛点:持节子小臂扬起,拇指和无名指张开稍弯曲,小臂肌肉拉紧,用手腕子劲逛动节子,“嗒嗒嘀嗒嗒嘀”,就是逛点。节奏是要圆要满,一般用于“快打慢唱”烘托气氛。

      ④搓点:在逛点拿法基础上,用手腕子的韧劲自上而下,拇指和无名指猛然收缩,打出“嘟嘟嘟嘟嗒”的长嘟噜来,就是搓点。一般用于由快转慢,分清段落,交换感情,演员换气。

      ⑤掐点:和搓点紧密相连,往往是撮完以后把板掐住,就是掐点。掐点和戏曲舞台静场的意思一样,节子不响,演员用心板控制节奏起伏。用于突出主要情节、感情、唱词。以静显动,以轻显响,给观众留下更集中更深刻的印象。

      这五种点子运用的得心应手,还必须练习好心板。什么叫“心板”?就是演员的内心节奏。心板强,可使节奏“快而不乱,慢而不断,缓而不散”,帮助演员掌握好抑、扬、顿、挫、起伏连绵。

      五种板式演唱

      ①闪板:也叫“黑红板”句子紧凑,起伏跳跃,说唱兼用,字巧句俏。例如《百山图》的开 头四句唱法:

      ○山连山山绕山,

      ○山山不断○山套着山。

      ○一轮红日东方起,

      ○看日出,你奔东岳登泰山。

      以上四句有五处是闪着板唱的,这样不笨不拙,唱中有说,俏皮优美,虚实结合。

      ②赶板:把四、五句比较集中的唱词,一气呵成。字头紧咬字尾,铿锵有力,如同颗颗珍 珠落玉盘,热烈,火爆,奔放。但只有闪着板唱才能唱好赶板。例如《百山图》中两段

      唱词:

      ⑴:○从台北,到台南,

      ○阿里山,太平山,草山, 玉山,八仙山, 金属矿产○在安东郡山, 大雪山,○丹大山,栾大山, 主岳南山,大武山。

      ⑵:○黄花山,绿草山,
      ○白鹤山,青石山,
      ○凤凰山,凤鸣山,○麒 麟山,金马山,○八宝山, 元宝山。

      ③跺板:一字一板顶着板唱,字摞字,句联句,楼上楼,层层见高,泼辣火爆。例如《百山图》的两个例子:

      ⑴:山多一时说不完,青山、绿山、红山、 黄山、金山、银山、铜山、铁山、奇峰 峻岭,山峦叠翠锦绣一片好河山。

      还有一种是用三连音的方法唱跺板,如:

      ⑵:一片青绿是黄山

      ︹3 ︹ ︹3 ︹ ︹3 ︹

      上天竺 中天竺 下天竺

      ④切板:在演唱快板的时候,由高潮转入低潮,不是渐慢,而是利用“搓点”和“掐点”戛然 而止,把词句和节奏切断。但要板切情不散,精神穿一线。下面举《百山图》的一个例子:

      奇形怪状象鼻子山,

      要是说生产还得说台湾(切板),

      樟脑甘蔗金属矿……

      在这儿,切板我是当作一个自然段来处理的。唱到这里是整个作品的三分之二,为了把底唱好,速度要缓一些,攒劲把底唱好。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更突出的歌唱我国富饶美丽的宝岛--台湾。

      ⑤扔板:是“半说半唱”演唱方法有代表性的板式。把能够唱上板的几个字用白话的方法有 意识扔到板外,仿佛掉板,而又能把它拽回来落在板上。有棱角,有力度,平中见奇, 新颖别致,承上启下。例如:

      ⑴:云南省青山绿水看不尽­--《百山图》

      ⑵:比方说一块石头不起眼,堆积起来就是高山。--《革命的青春》

      “云南省”和“比方说”两处就是扔板的唱法。

      谈谈气口

      气口和节奏、吐字紧密相连,相互制约,相互作用。按一般规律来讲,节奏要是不准,气口就不匀;气口要不匀,吐字就不真。当然吐字要真,还需要练习“喷口”。但气不足,字就打不远,自己也累,观众也听不清。巧妙而又恰当的处理气口,是演唱快板的重要技巧之一。我今年六十四岁啦,在舞台上演出越唱越有劲,气不涌出面不更色,观众听着轻松愉快。其道理是出了运用“半说半唱”的方法外,还恰当地使用了“攒气”、“晃气”、“偷气”,三种唤气方法。

      攒气:是属于固定气口,在演唱赶板跺板前固定吸足一口气,就是攒气,要做到深吸慢吐。

      晃气:是利用表演来换气。在舞台上演出时,演员嘴里有唾沫或是嗓子有痰,这种情况怎么办?可以在段落转折、人物对话等地方,虚伸手或是虚迈步,虚晃一招以分散观众的注意力,抓住此时机赶紧换气,就叫晃气。

      偷气:偷气要偷得巧,偷得匀称。不影响吐字,不破坏句子。如第四节赶板中的山○麒,山○八两个拍节,就是在句与句间空十六分音符,极为短促地喘半口气,这就是偷气。

      以上介绍的只是一些基本技巧。在演唱时,首先还要领会作品的主题思想,加深对人物和事件的理解,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然后再做技巧上的安排、处理。


      快板这种艺术形式演出方便、道具简单、鼓动性强,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希望它在党的阳光雨露下茁壮成长,更加绚丽多彩,芳香万里。


      相声大会电子售票链接:
      http://www.rolia.org/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task=view&id=26&Itemid=50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来人啊,给这个托儿设个精。
      不说别的,今年没了我这个棒槌,相声大会的质量就先上个档次。LD是你们的粉丝,她带着家里的老人去。我牺牲在家看孩子。先祝你们演出成功吧。然后等着你们的录像看。
      • 看成~今年没了我这个棒槌,相声大会的质量就上不了档次~ lol
    • 没想到,老鹤还给咱们写篇文章。不好好干,对不起人家啊。
      • 老鹤一直挺关注咱们这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