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ading...
Ad by
  • 推荐 OXIO 加拿大高速网络,最低月费仅$40. 使用推荐码 RCR37MB 可获得一个月的免费服务
Ad by
  • 推荐 OXIO 加拿大高速网络,最低月费仅$40. 使用推荐码 RCR37MB 可获得一个月的免费服务

续一个 - 迷糊与聪明

我是天生的文科生,右脑比左脑发达。后天受了N年的理科+N年文科学术训练,左脑还算在均值吧。工作的时候,左脑在线,不管是一线,还是督导,都是追求简洁高效风 - 但其实跟人打交道的工作,效率往往不是第一位的 - 不时面对的是鸡毛乱飞的情况。

总之吧,除了工作的时候,我都是相当迷离马虎的。挺搞笑的,应该也挺挑战一个天生有条理的partener。如果是我先生发帖(他当然不会干这种在他看来没什么那啥的事情。),又有我的表达能力,说不定是“说说我家的中年作精” "忍无可忍的老公怒发此贴"之类的。我家还有其他人,各有各的奇葩,性格组合与冲突经常就是个sitcom现场。

说起来,我先生可能是个“被太太耽误的投资人”,这是我想在上面的贴里加上的(不能改贴挺不适合我的,因为现场写之后再微调是个自然的过程)。因为互相推诿+争权夺利之后,他其实没什么机会去成长。如果给他机会的话,他肯定可以形成合适自己风格,做一个有条有理伟光正的小散。我给他大量的机会去接受我的试错。。。所以他也成长了,只是在其他的场域。。。

在投资方面,我既没什么天分,也没多大兴趣,更谈不上聪明。但正是这样,我才励志。不是吗?我看过那种富二代艺术家,比如曲黎敏,出的书还是什么地方的言论 - “我能做到,你也能!”

我第一感想(做为一个在艺术阶梯上没事攀爬的业余artist吧)就是 - 能个P吧。有些艺术品味前期是要钱堆出来的。那些没啥钱的人要有多高的天分才能出头,就算出头又能燃烧多久?这世上有几个Keith Haring?我去艺术馆看Keith Haring去了三次,第一次超级震撼,第二次。。。嗯。。。有了些其他想法,第三次是带孩子去的,我的年票可以进,孩子的youth票不可以进。突然感觉它那句宣传词“art is for everyone”好讽刺。art is for everyone who can pay for the fee. 如果是别人也罢了,这一定不是Haring的精神,不是涂鸦的意义。

好象又扯远了。我认真投资的动力,就是让物质能匹配我过于丰富的精神生活。。。我的朋友总以为我在搞笑。但对此我再严肃认真不过了。。。与有共识者共勉之!

Sign in and Reply Report

Replies, comments and Discussions:

  • 投资小记 +9

    投资是种修行。修行中有成长 - 力量,和心态的提升。

    不会游泳的人,在水里会紧张,特别是在水里往下坠的时候,会感觉“没顶之灾”。而有水性的人,屏气让身体自然下沉,会感受到下到一定程度,是会上浮的。

    其实定投ETF也是这样。如果知道自己在投什么,对标的有信心,那在所谓水下的时候,都是吸筹的机会。

    这样做需要几个前提。1. 对所选择市场的信心。2. 对长期趋势的了解。3.对自己有足够了解,知道自己适合买什么。

    我在投资方面没什么天分。这三点,都经过了漫长的学习期。可能第三点是比较快有自知之明的,因为我跟自己的关系还不错。

    • 不错👍
    • 我会尽量捋一捋从小白韭到稳阵的小散都需要什么。
      • “股灾”

        一早上就听说“股灾”了。我说这才哪到哪。按计划全家去了趟White Water Walk - 朋友力荐的,说她家去了三次,还想去。我们统一的感想 - 去一次还行吧。我是肯定不会再去的 - 我对噪音有点敏感。另外我是在黄河边踩过泥的人 - 这点水就是小溪流的歌么。还有其他槽点就略过了。感觉朋友就象这景点的托儿 - 有提成的那种。当然,不存在这回事,就是不同的人对不同的风景,有不同的感受和判断。她爱的,我无感,而已。

        相比旅游,股市投资的个体化程度要高出太多。

        投资最基本的素质是为自己的判断负责。而独立的思考与判断,是需要不断的打磨,复盘和反思。在市场中输过,赔过,痛过,才会更有动力成长,去建立适合自己的体系。

        • 特别赞成这句话,"投资最基本的素质是为自己的判断负责" +1
      • 学习方式 +2

        学什么,怎么学,自己是哪种材料 - 要找到自己的学习通路。

        关于怎么学,涉及learning preference,德鲁克有篇经典文章(https://www.mbachina.com/html/ckgsb/202209/491903.html )。学什么要自己尝试感受去试错。我跟TA高手(多年前的事,高手早就不带学生了)学过,学完最大的收获就是知道自己不是TA的材料,另外就是专业水准的态度。一般说法是TA无法长期赚钱 - 对普通人来说,是金玉良言。但凡是总有例外和传奇。幸与不幸,小白往往最容易接触到的就是TA,在一个前1/100-1/1000有赚钱能力的领域,大概率成为分母,而且有人会上瘾,好象把娱乐和正事混在一起,不时还挺high的。

        学TA具体内容完全不记得了,一方面是时间太久,另一方面我对那些图形完全没有兴趣和感觉。但老师有一句话我一直印象深刻 - 他在国内炒股就是高手,到加拿大之后,看北美的股市感觉不太一样,就先看了半年。然后才开始下场。

        这种做事态度,我多少有学到。

        还有个女学员,我俩成了股友。她经验和眼光当时都要好一些,但股灾之后决定不碰股票了。她家做了另外的财务决策,也是合适的选择。最后一次见面是疫情前几年,日子过得挺好。现在已经失联。

        • TA在投资的重要性里只能排到第四或第五
          • 因人而异。对我来说是0。对有的人来说是每天用的好工具,而且可以用得很好。关键是要有自知。
        • 今天参加一个行业讲座,关于AI应用的。
          一个机构的老总介绍他们怎么用AI的,中年人(应该没有IT背景),分享了一堆tips+links。这种学习吸收总结表达能力,这么有头脑的leader,这个机构肯定前景不错啊,可惜离家比较远。。。我还是继续研究投资与退休吧。
      • 抄作业

        最近参加一个短期的手工艺术课 - 老师明显是偏artist那一挂的(artist和crafter挺不一样的)。让我们自己找主题。有人拿一个网上成品照片想模仿,老师说一定不要抄作业。要创作。那个学员苦着脸跟我说,不懂光影,完全自己弄明暗可能会很难看。我觉得这完全取决于她想要什么,如果只是玩一下,那不需要听老师的。我认识很多artists,日子还挺挣扎的。当然精神生活可能很丰富,但人毕竟是需要些物质基础的。

        投资也可以说是种艺术,或者手艺。这没有是非对错。看你追求的是什么。

        那要抄作业么?能抄的当然可以抄。问题往往是自己没有什么策略,抄也抄不到点上。有一次看锵锵三人行,窦文涛提到他跟带头大哥炒股,人家告诉他比如1块8进,他兴冲冲把钱筹齐了,一看2块2了,打电话问,还能买么。。。第二天早上又2块4了,再打电话。。。对方说,那你先算了吧。。。好经典。还有个美国歌手说不能炒股,情绪受不了。但这些人有一般人接触不到的投资资源,后来那个歌手跟朋友买了星巴克的原始股(我应该没记错,但没记出处)。

        普通人怎么抄作业呢?能看书的话,可以先看一些书。Bogle的书应该比较好读:The Little Book of Common Sense Investing: The Only Way to Guarantee Your Fair Share of Stock Market Returns

        看不下书,想直接抄执行,网上也有懒人portfolio - 问题是如果没有自己的投资理念和策略,一般都执行不下去。

        YouTube上视野环球财经是个每天都更新的频道。我曾经有2-3年每天看一下他的视频,后来就只不时听一下重点。我不做短期,对股市没有火一样的兴趣,没抄过他的作业。我觉得象这个博主或者类似水准的视频,思路清晰,策略明确,经常给出点位的,如果小白抄作业都抄不出结果的话,那可能还是不要抄了。

        • 这么巧。大佬在雪球上的发言:如果不懂,作业是抄不了的。如果懂了,不需要抄。 +1


          :

          • 大佬的话字字珠玑。不过那个境界普通人没到也不需要强求。
            先从抄作业开始没啥,关键是要抄对。别抄到沟里。。。
    • 信心 +2

      信心

      信心就象树的根。 首先要对自己有信心。“这事我早晚能成。”

      好象对于个人投资这件事的信心,我一直都有。可能是1. 我有一个心理底线是大不了赔了我挣一年钱填回去。再大不了,挣两年。闭眼割肉我下手比较快 – 这个决断力好象不是人人都有的,有人会守到灰飞烟灭,或者就不看了。

      跌了就不看,这是个典型的小白特征 – 无论最后是赔是赚。而我还算可以直面惨淡的股生。

      2. 巴菲特说的,股市不需要火箭科学家。疫情前我参加过一个专业投资人办的读书俱乐部。第一本书讨论的就是the intelligent investor。我的那本是有巴菲特注释的那版。对我来说,这是本有温度的书。我感觉格雷厄姆把他对普通投资人的关切,放在了the intelligent investor的字里行间。

      • 最近我觉得就巴菲特是真好人,告诫小白们只买指数,不要玩儿个股。他好事设置了一个游戏,谁在5年内跑过指数,他奖励 50 万,至今没人得到奖励。最后,请问一下,有巴菲特注释的这本书叫什么,也想去买来读读。谢谢分享!!
        • why in here everybody not following 巴菲特?
          • 我决定按照巴菲特的路子走,尽量换到指数去。估算了一下,如果买散股的钱当初都投了指数,现在也是赚的。 +1
            • 炫个富 2022年底接飞刀买了点纳指基金,几周前最高盈利70+%。算了算,纳指跌去41%,70%的盈利就全没了。
              • 不会的,如果纳指跌了这么多,散股只会更惨。😄
            • 或买巴菲特的股票brk.b,近年与sp 500差不多


              :

              IMG_20240806_083528.jpg will show here after it is uploaded.

              • 巴菲特老先生93岁了,对他的接班人不太了解,不知道会不会继续他的路子走。
            • 炒股的人是不理智的。。。懒人反而能赚到钱
    • 目标 - 目标不对,其他白费。 先占个题目。
      • 产品/标的
    • 这样的分享挺好的。只可惜,大多数人上论坛,只想看所谓的”大神“喊,”买进这个“、”卖出那个“,靠跟风就能小小的发一笔。 +2
      • 👍
      • 我也曾这么想。但
        我也曾这么想。但,1. 还是有给肯定的网友,没人问我要买啥。环境不错(我没来过投资坛)2.其实,当初我也是一样一样的小白,碧绿清脆的韭菜。无脑,跟风,情绪化,不算太贪,但傻得好纯粹:)
    • 目标 目标 如光照耀 - 不好意思,上面因为有回复,内容改不了。重开一贴

      我说得目标不是股市标的。是指进入股市你要达到的具体目的。比如手头有点小积蓄,打算股市里搏出个首付 - 那个首付就是目标。当然,一般人往往搏出来的不是单车变摩托,而是剩了个单车的把手什么的。当然成功的故事总是有,我就有朋友在20年3月精准入场(我跟其他朋友讲,没意外的,都是幽幽的说,来得快去得也快。。。但很遗憾,人家没有。10倍出场转手做了最稳妥投资 - 厉害了。)

      还是说回普通人吧,我的目标也设过多次。有很多现在回看,挺搞笑的。但不怕起点低,不怕念起,但恐觉迟,屡仆屡起。缺什么补什么,该读书,读书。该拜师,拜师。该换跑道(投资流派),换跑道。

      大的目标都是可以FIRE。可以不为钱而工作。但当我有所接近目标的时候,却发现比较难想象完全不工作的日子 - FIRE的书和博客我有看,过了这么多年,有人还是回到职场。有的分享所谓文艺复兴式的生活方式 - 对不起,什么当代达芬奇,我一点没兴趣。照他们的说法,我爸,我好些亲戚都挺文艺复兴的 - 能弹会唱,电焊木工大修小补 - 不都是当时穷出来的创意+手艺么。境界不到,不勉强自己了吧。

    • 所有分享这些经验前,请分享您的盘口尺寸? +1
    • 人生就是一场修行
    • 动力

      动力就象gas,执行象引擎。动力不够,走不了长路。

      怎么能有源源不断的动力 - 这又是个很个人化的话题。我见过网友分享motivational speech,自我激励。对我来说没有任何用处。我没有多少竞争精神,更高更快更强从来都不是我的追求。

      我的MBTI是infp,相当的N,F,P。我曾经搜过这种类型适合哪种投资,好象除了这是最不适合投资的类型(其实应该是不适合TA),没搜到什么有用的信息。

      但其实,nfp的组合有一点特别的地方。这样的人比较擅长模糊的正确,可以忽略噪音,当然是经过一定的刻意练习。

    • 投资的耐心 +1

      - 本来要写小散的优势。但是写出来的不顺,更多的是,投资越久越有耐心。

      个人投资等于是要按照自己的需要去读一个学位,需要多少学分,什么时候毕业,因人而异。怎样算毕业,也是自己决定。当你毕业时,你会知道那种感觉:不需要在金钱方面向任何人交待或证明。

      这本书我读过两遍。Early Retirement Extreme: A Philosophical and Practical Guide to Financial Independence by Jacob Lund Fisker

      他有个物理学博士,博士毕业他学会的是要为自己的生活做决定。他的决定是要Early Retirement,要当caplitalist。没工作几年就ER了。他的钱如果以传统的caplitalist定义来算,可能是资本家一年度假之类的零头。但这并不妨碍他有自己的定义,认知和实践。

      没有物理学博士的训练,一样可以成为一个稳健成熟的小散。就是时间很可能会长一些,长到。。。怀疑人生:)但这个过程收获可能比一般职场要丰富:长期投资要了解世界的局势,要学习经济学的常识,懂基本的商业规律。当然,还有越来越淡定的心境。

      • 不错,就是这个意思 +2
    • 投资中修到什么

      对我来说,投资中最重要是修到真。

      生活和职场中有许多时候都是在规范里,挑战有限。当然,说的是普通工薪。

      而投资中要面对自己的贪婪和恐惧,和各种各样的反应和情绪 - 有些是意想不到的,没想到自己是这样的!也会有自己不曾预料的潜能冒出来,就象我一直比较孩子气,这点到现在也没有变过,是家族中不靠谱的那个。但我在做家中的CFO负责退休投资(互相推诿的结果,相对来说我的工作没那么忙),成为我妈的POA,一点点增加的责任和担当,让我的inner adult和inner parent都更成熟了。(inder PAC - parent/adult/child 是一个心理学的流派简称也叫TA,是我很喜欢的专业工具。)

      Between stimulus and response there is a space. In that space is our power to choose our response. In our response lies our growth and our freedom.

      Viktor E. Frankl

      Frankl的 Man's search for meaning 介绍他的经历和他的logotherapy,做为专业书不算浅,做为大众读物也不算太深。CIBC有个VP写了本书有一半就是以上面那句话为基础展开的,具体怎么去在stimulus and response之间去切入,展开,生发。。。

      Frankl也是我喜欢的作者。但没有爱佛洛姆那么多。。。扯远了。

      学投资的时候对我最开眼界的应该是读商业和经济史。读索维尔的书仿佛化身蜻蜓附翼在游龙之角,俯视千年华夏时空,看他分析中国经济发端的地理因素(其他因素也许提到,没有记住)。黄仁宇的资本主义与二十一世纪 - 他的大历史观我很喜欢。我还特意去看了下他的投资生涯 - 他并不擅长投资。陈志武的系列也很有启发性。

      在投资里的世界更阔大,做为小散更真实 - 我经历过不少的失败,失败,失败。但我从来不觉得失败等于我不行。Failure is feedback。失败是告诉我此路不太通,需要调整,需要改变,也可能是需要认错。我的inner child比较壮,百折不挠。

    • 金钱关系

      假如金钱是一个人,你跟TA是什么关系?

      我不时会把这个问题跟我的朋友讲 - 没有直接问是很多人根本不想碰这个话题,因为钱意味着压力甚至怨气。愿意聊的有各种花样回答 - irresiponsible boyfriend, ONS, 陌生人,非人 - 工具。

      我参加的写作小组组织过一次主题写作,我选的题目是Dear Money,给Money写了系列的信。轮到我读的时候,有个lady以为我写的是“Dear Mommy”,肯定觉得不知所云了。。。有人完全想不到,会有人给Money写信。

      昨天收到一个推送的email,有个博主强推The psychology of money是最喜欢的理财书。这本书我没有什么感觉。看过两遍,第二遍更确定我的感觉。这本书的副题是Timeless lessons on wealth, greed, and happiness。可能因为对这些主题我已经有了自己的思考和看法吧,也可能因为有些内容比较熟悉了。还有个原因 - 他跟钱的关系不近。

      我喜欢有商业背景的作者 - 有过商界实际经验的人和金钱是深度密切的关系;在书斋里全款买房的人,保守疏离得多。这没有对错,但写出来的内容,能量方面感觉区别还是挺大的。

      关于和金钱关系的书我看过一堆。这本我比较有感觉 - Happy money by Ken Honda。他有个说法,每个人对金钱的(心理)容量不同,如果你想变大,需要有意识的去拓展。这也是很个人的功课 - 别人有5毛8还是3亿6,跟你1毛钱关系也没有。

    • 定投风格的分类与避坑 +1

      刚看了一个空间整理博主介绍的四种收纳风格 - 这种分类靠的是观察,经验和总结。属于实用的民科。

      定投也可以用两个维度分四种 - 两大维度: 粗略 vs 注重细节; 稳定 vs 成长

      四种分类 - (这框架很粗糙,第一个维度是否够资格做为一个维度也待定,但也够用了。具体可以优化,买什么标的可以调整。但大概在哪个象限,比如喜欢求稳的,那就好好研究怎样抓住稳稳的回报。把自己舒适圈里的能力提升匹配上,有了固定的成果,再拨出一个小的百分比去尝试其他象限。每个象限都有它赚钱的特点,有的人专门做债券也有不错的回报。因为长期债券的回报是固定的,反而方便他上杠杆 - 当然这是到一定水平才能操作的。)

      1. 粗略 + 稳定;DCA 定期定额SPY

      2. 粗略+成长; DCA 定期定额QQQ

      3. 精细 + 稳定 value averaging 定期定值SPY

      4. 精细 + 成长 value averaging 定期定值QQQ

      所谓坑就是自己奋不顾身跳进去的。在第一象限是舒适区,非得做第二或者第四象限的个股投资,一时半会是爬不出来的。

    • 长期的长 有多长 - 下个题目
    • 投资的意义 +2

      今天被推送看到许倬云的访谈 - 历史学家,接受了完整的中西学术训练。他对于三大名著的点评实在精妙,寥寥数语,道尽要点。没提红楼梦 - 红楼是否可说是绝望结构中对情爱的投射?

      许先生的境界毋庸置疑,非常高。世界大同的理想,让我想起佛洛姆晚期的文章,单边裁军。现在的教育是培养凡人的 - 这话说得很对。但问题是,确实大部分人都是凡人而已。我曾经在学术象牙塔周围晃悠过一段日子 - 有限的观察,塔里的日子对于适应的人来说固然不错,但也有相当的规范束缚。如果真的满大街尼采,维特根斯坦,这个世界未必有多美好。就算福柯给他机会做行政(他确实做了),也是混乱了之。天才还是少一点比较合乎天道。

      关于人生的意义,对人我没觉得有什么好悲观的。但对现在的社会结构和生态环境,我觉得对年轻人太不友好了。加拿大的教育系统里,出来的都是偏左,天真善良的中学,大学生们。但毕业就要接受社会的某种程度的“毒打”,面对一个生存都可能会出困难的现实。这对他们实在不够fair。

      不是每个人都有那个物理学博士的颖悟和能力,去迅速抓住重点,知道要成为capitalist,再去做到。

      投资的意义是给人一条路,走到一定程度,可以自由进而自在。

      这条路并不那么好走,对普通人来说。相对20年前,现在一切都变快了,更频繁危机,更多的大饼小饼,泡沫与破灭。

      这方面的思考,对我来说是有意义的。虽然周围的朋友没有什么有同感的。

    • 退休过渡期的投资 +2

      退休过渡期的投资 - 这是我个人目前的需要。(感谢rolia这个折叠功能,我挺喜欢有个安静的地方梳理一下思绪)因为在考虑离开职场。。。经济上的决定很容易,我是part-time, 工作又是普通薪水的社服,拿到手的属于低薪。而低薪的好处就在于,离开没什么好留恋的。

      我在进入社服领域之前,就知道这不是能发达的行业。所以我做两件事对冲经济上的寡淡 - 1. 投资自己学投资。没想到跌跌撞撞学了将近20年。2. 拿一个独立开业高时薪的资质。 所以,有时我说同样的话,在不同的场合,时薪相差5-6倍。有时,有些话不单会被认为没啥价值,免费的时候,偶尔还会得到一些不知所谓挺乡愿的“教导”。当然也偶尔,会得到真心的感谢。大致上,我对于某些方面的人性还是比较了解的。做久了,职业倦怠多少有一些,但还没有厌倦。我做过10种不同的工作,喜欢在厌倦之前离开,对彼此都是好事。对于这个工作本身,是开始做好准备抽身了。

      但我喜欢做事情。今天还跑去city park做义工,在太阳底下出点劳动的汗水,不亦乐乎。如果没有比较明确的日常安排,我的作息会不规律,对身心都不那么有利。社服的行业我太了解了,离开就想换一个场域。做更有意义的事。否则我何必离开呢。

      我自知不是能全情/时投入做个全职的投资小散。一周一两个小时了不起了。我没那份热爱,和兴趣。喜欢投资的,做波段象在海上冲浪那样有刺激和成就感吧。成功者我认识和知道的短期,中期,长期做得好得都有,还有同时进行的。可惜,也不可惜,那不是我喜欢的。

      我是属于粗略+成长那个象限。现在我开始理解选分红股票/ETF的人的思路了。相对更稳健(当然要选对),而且定期的红利也很有过日子的底气。

    • 巴菲特是否学的到 +3

      上次写到投资中的优势,有所卡顿 - 因为写着写着,什么优势都有可能变成劣势,取决于个人具体的情况。

      给一个2岁孩子一把开封的切骨刀,就等于把危险递到ta手中。但在卖肉的人那,它是个趁手的工具。给小散一把屠龙刀,也是一样。常常有人说巴菲特学不到,因为人家有保险公司浮存金。其实,保险公司是那把屠龙刀。大佬所谓看公司比看人简单 - 世上如侬有几人?就算巴菲特,买个股也走过几次麦城。也曾经认赔出局。

      那巴菲特到底学不学得到?当然可以。只是学到精髓的都不会是喳喳呜呜的,也未必多擅长或者需要经营自媒体,不太常被推送,难以浮在世人眼前耳边吧。至少我一开始接触的所谓巴菲特(相关信息)都是什么某理财大师为跟巴菲特合影第一之华人。巴菲特前儿媳总结之投资精华。。。还有华人某巴菲。。。这种的。。。

      小散学巴菲特学什么 - 1. 心法。他关于雪球的比喻 - 长坡 + 小雪球。这里面有三个要点。

      1)长 - 时间是小散的朋友,如果你当它是朋友的话。

      2)坡 - 大势。长期向上,当然中间不免高低不平 - 这个空间,也可以是小散的朋友。要能在长坡上滚起来,这也有人性在里面。这一点,可能难度最大 - 要懂点宏观。要为自己的认知和眼界买单 - 不是真的信心,风吹草动就跑,还觉得庆幸 - 这次比市场那狗子跑得快。

      3)小雪球 - 起始的小资本+标的。不用说,要有一定的量,或者定投加量。

      当然巴菲特可学的不止这些。但这些起步能做到,就已胜却人间无数了。

      2. 抄作业。他给太太怎么安排身后的投资。可以搜搜看。

      • 👍
      • 顺手在这分享一下吧,我们抄作业
        • 你动动发财的小手,搜一下,看看适合普通小散么。。。
    • 第一次读到如此真诚的文章,不只是投资,更是关于人性的探索。一直觉得投资的过程就是解析人性的过程,感恩分享!!!
      • 谢谢!一多半是内省性质的自言自语。确实是在向内探索。。。同时也是能有网友看到有所借鉴就是小小的bonus了。以后开贴也许会互动多一些。
    • 巴菲特是否学的到 - 怎么抄作业

      抄作业这件事,大佬说不行。我做为一个踩坑无数的小散,是觉得可以的。但抄作业也是要动脑子的,否则,不等别人割,自己割自己。貌似,我以前也没少干这种事,个股,基金,个股TA,专业理财VP,大势波段TA,价投 - 没有我不踩的坑了。

      大佬(上面提到的雪球上的大道,就是段永平)字字珠玑,他那一段话,已经道尽了能力圈的重要,基金圈的险恶,和小散的大致出路。能够感受到他对小散当人来在意。他的"问题" 就是境界太高,一般人其实是难以比肩的,可能未必理解到位。我基本不上雪球,偶尔在群里看到分享。这位大佬,可能是唯一一位咖位这么高,还混在论坛里跟小散们打成一片的人了。但,看他贴的人,就能抄到他作业么?够呛。

      那大佬的作业到底怎么抄?

      充分领会大佬的思路。那些巴菲特的信徒都是每年看他写给股东的信的。做个股的要看个股季报,年报,行业,上下游 总之要了解自己买了个什么企业。举例比如加拿大的银行业,它在一个什么样的经济体里,它的垄断性,对于用户是个pain,那对于它的总体业务呢?做为投资人,要有投资的思维。哪个银行在美国铺业务多,哪个布局拉美,哪个是老大,哪个是从老二一路下滑,哪个是总喜欢take risks,总蚀把米。它们的ROE是多少,分红增长率如何 - 这些是起码的了解。我觉得不看财报,就不要碰个股,这是个基本的自我保护的门槛。但我的朋友好象并不介意,有个富婆还说跌了就放那。富婆是真的对钱不在意,有这境界也不错。

      痛定思痛,或者明心见性,不做个股,小散定投指数 - 做为守正。喜欢timing的,也不需要违逆人性,可以拨出一个百分比去用奇。在市场上,看自己是块什么材料,不合适也没大损失。也说不定发挥了潜力,就有那1%的短炒能力呢。

      其实大佬说的是什么呢。就是普通人要接受自己的普通投资资质,而好消息是普通资质就能超过85%的职业基金经理了(具体数字75-85%甚至更高都有,因为具体算法有的没算清盘的基金)。基金的灰黑处且不多说了。当然有些基金是有优点的。比如基金抄NDX作业,是QQQ的孪生兄弟,手续费嘛会多收点,但适合钱少的人定投,对于初进场的人养成好习惯也是不错的选项。(好象TD开始可以买零碎股了,就是可以买不到一股,我没了解详情)。

      在我接受自己在投资方面的普通那年,我的投资开始顺利了。这个过程花了十几年。

    • 被老婆耽误的投资人。。。

      有一次在网上,看到有人发帖,大意是,本来我要买某股的,但老婆不让,错过了。

      当然那个某股应该是涨了。这个贴让我印象深刻,觉得超级搞笑 - 你错过就是错过(其实不存在错过这种事,都是在为认知买单。),拿老婆说事算什么。这明显是boundary不清么。

      但是。。。笑人容易。。。有一年我理顺了基本的投资思路,和操作方式。就把具体的定投交待给我先生去做了。他做事情和我风格相反,是个出名的靠谱之人,执行力强,对数字敏感,我的信用都是他积累的,从来没有误过信用卡,而且还会查看账单,找出混进来的小fraud。一个前瞻决策人,加一个靠谱执行人,这个组合挺完美的,是吧?

      一开始是的。

      然鹅,有一天,好象是接近年底的时候,我先生有点迟疑的说,TSX跌了不少,要么先停一下?我当时没多想 - 停一下也不是什么大问题 - 就说行。然后,等我想起来看股市,才发现,我们已经完美的错过了那个尖尖的谷底。那个感受 - 这不是钱的事。市场总有起伏,投资总有机会。而是明明所有理念都懂了,坑也都踩过了,不单是知道了,而且也实实在在的摔打过了,但还是做不到,要为认知买单。为我“所托非人”买单。这其实不是我先生的错。从那开始,我拿过了我们两人的退休账户操作权,亲自执行。

      有个专做ETF的大V还是小V(我记不得网名和咖位了),应该是投资专业的,说他看盘能力不错,但操作没那么强,所以他不做私募,而是做自媒体提供市场观察之类的。我当时不是100%理解。。。这两个能力,我没觉得那么大分野。其实这是明智的人,对自己的观察和定位都很精准。

      实操的过程,也是个见自己 见众生 见世界的旅程。

      做执行人的经历很妙,总的过程有掌控感,最低点有那种一掷千金的豪情,走过一个微笑曲线,从入场,经过起伏的涨降,降 降 降,买入买入买入,所谓微笑已经成了半个狞笑,而做为一个小小的投资个体,心有信,愿有景,行有则,在阡陌中前进,在股海中撒网,直到走完那一程,市场回升到原点。走完一轮,投资的境界会上升一两层。很多问题,都不会再问了。

      • 你老公很有福气,找到聪明的老婆,我老婆只会做家务,其它百事不管
        • 这是没有被老婆耽误的投资人啊:)
      • 看到ETF,说两句。现在做自媒体也算专业。作为投资,ETF和股票/互惠基金没啥不同,但只有ETF market maker能说是专业做ETF,我就在瑞士信贷做过几年ETF/Index MM。 +1
        • 👍
        • 小散的角度,和专业人士肯定不一样的。第一说话不严谨 - 我都是随手写的,逻辑有时可能也不清。
        • 不许姓赵?
          • 姓赵是随便叫的?
            从投资的角度来说没有是否专业做ETF
      • 续一个 - 迷糊与聪明 +1

        我是天生的文科生,右脑比左脑发达。后天受了N年的理科+N年文科学术训练,左脑还算在均值吧。工作的时候,左脑在线,不管是一线,还是督导,都是追求简洁高效风 - 但其实跟人打交道的工作,效率往往不是第一位的 - 不时面对的是鸡毛乱飞的情况。

        总之吧,除了工作的时候,我都是相当迷离马虎的。挺搞笑的,应该也挺挑战一个天生有条理的partener。如果是我先生发帖(他当然不会干这种在他看来没什么那啥的事情。),又有我的表达能力,说不定是“说说我家的中年作精” "忍无可忍的老公怒发此贴"之类的。我家还有其他人,各有各的奇葩,性格组合与冲突经常就是个sitcom现场。

        说起来,我先生可能是个“被太太耽误的投资人”,这是我想在上面的贴里加上的(不能改贴挺不适合我的,因为现场写之后再微调是个自然的过程)。因为互相推诿+争权夺利之后,他其实没什么机会去成长。如果给他机会的话,他肯定可以形成合适自己风格,做一个有条有理伟光正的小散。我给他大量的机会去接受我的试错。。。所以他也成长了,只是在其他的场域。。。

        在投资方面,我既没什么天分,也没多大兴趣,更谈不上聪明。但正是这样,我才励志。不是吗?我看过那种富二代艺术家,比如曲黎敏,出的书还是什么地方的言论 - “我能做到,你也能!”

        我第一感想(做为一个在艺术阶梯上没事攀爬的业余artist吧)就是 - 能个P吧。有些艺术品味前期是要钱堆出来的。那些没啥钱的人要有多高的天分才能出头,就算出头又能燃烧多久?这世上有几个Keith Haring?我去艺术馆看Keith Haring去了三次,第一次超级震撼,第二次。。。嗯。。。有了些其他想法,第三次是带孩子去的,我的年票可以进,孩子的youth票不可以进。突然感觉它那句宣传词“art is for everyone”好讽刺。art is for everyone who can pay for the fee. 如果是别人也罢了,这一定不是Haring的精神,不是涂鸦的意义。

        好象又扯远了。我认真投资的动力,就是让物质能匹配我过于丰富的精神生活。。。我的朋友总以为我在搞笑。但对此我再严肃认真不过了。。。与有共识者共勉之!

    • 未有初心

      我记不清什么时候,跟金钱,跟股市的关系开始转变的。是大量的阅读与实践,还是身边网上的励志故事。。。我记得有好几个人,做投资或创业的,都是说初心是从初中就开始确定的。我不要说初中,初中的年纪再翻个倍,好象也没有什么投资的头脑,跟钱的关系,是模糊而疏远的。

      跟钱的关系不亲近,这没什么,关键是它的根子,还挺源远流长的。除了文化/社会/家庭的影响,我自己,幸或不幸,受影响最深的是高尔斯华绥。“食利者”很长时间内,对我来说,都不是一个正面的词。

      我学过一点点文学分析,也算掌握了critical thinking。但我对高尔斯华绥是无法critique 的 - 这是上周偶然看到奥威尔评高尔斯华绥的时候,我的第一反应。但为什么呢?我问自己。因为我在没有什么评判能力的年纪,读的福尔塞世家,高尔斯华绥给了我对于capitalism的元认知。这个unlearn的过程,耗时长久也就毫不奇怪了。奥威尔拿高尔斯华绥开卷,是否也表示了某种程度上的重视呢?他象个无情而高超的点评庖丁,娴熟的解构了高尔斯华绥,也顺便剥掉我的丝缕幻觉。

      如果年轻时我读过奥威尔会如何呢?说不定是个更糟的德行。毕竟,奥威尔的审美难学到,而比较皮毛的方面易于效仿。

      无论如何,感谢奥威尔。他的文字很祛魅。

    • 投资中的疗愈 +1

      18岁我的生日礼物是一双筷子。普通的木头筷子 - 之所以记得,是它附着的情绪太强烈鲜明了。“以后你要自立了”,那时很多西方概念,我父母不知怎么消化的,带着几分郑重的跟我说教。

      我当时就翻了个360度的白眼。开什么玩笑 - 大学没念完,我肩不能挑手不能提,没技能更没头脑,让我拿什么自立?事实上我父母也没什么清楚的理念和规划,更没有弘一对老婆孩子那种“放下你非我薄情”透彻切割的心肠手段。所谓自立,就是那么一说。

      我跟人聊天,提到说我从来没有被打过。(我家有个理念是女孩子不能打。)有时别人表示不信,有人说“你被保护得很好”。我很无语,难道被打是小朋友们的标配。往往还得到不少的点头。。。【还好我有看艾米,知道这世上还是存在理想的父母的,而且其实为数并不少。】有个非常甜的妹子,说她小时候出去买酱油,大概8岁,回来时酱油瓶给打了,回家挨了妈妈一顿小揍。这个细节我记得,也是因为难以想象有人会为一瓶酱油而打一个小女孩,还是那么可可爱爱的。当然年纪大一点,会知道这世上什么人都有,打孩子甚至配偶不需要任何理由。

      虽然记忆中没有什么物理上的伤痛,我还是做了很多年的自我疗愈。投资中有疗愈到的,就是那种powerless,无力感吧。从对钱没有概念,到工作工作再工作,工作中有identity,有social position,有清晰稳定友好的人际关系 - 这些都要一一放下。到转移重心,减少工作在生活中的比例,不再为钱工作,再到不为identity而工作。给自己更多时间,向前看,致我终将到来的老年;也向内观,何其自性,本自具足。

      • "何其自性,本自具足",是我修行的目标
    • 行百里者

      行百里者半九十 - 这句话的本意是保持状态别懈怠,走到90里,还当作只走到一半来对待。也有说法是,最后的10里最难,要当50里来面对,具体要看是何种行程。。。一般而言,完成度90%,最后是会越来越轻松的。

      投资和很多事不一样的地方在于,它的不确定性。这不是个线性的行程,不是走了99里,再咬牙坚持一里就是胜利那种。而是,每一轮都没有那么明确的起止时间,短期也没人能预测。视野环球财经有一次说得风趣,问明天/下周涨不涨,该不该买,等于问马斯克的火箭是用蜂窝煤还是无烟煤。。。让他脑瓜疼。

      投资这事,我自己的体会是要走完一轮 - 念起,决定,下场,重复+定期复盘,离场或换手,大概这么一个过程,才会从纸上真正开始落地。这一轮大概率是不完美的。其实运气太好,对小白来说,可能不是件好事,会归因于自己的能力,而不是时势。

      有个关于电梯的笑话,有人在电梯里俯卧撑,有人原地跑,到顶层被采访,请问,您是怎么做到如此快速的到达人生巅峰的?

      答曰,俯卧撑,做不死就往死里做。或者,持续专注的蹬腿。。。

      而事实是你待在时代的电梯里。

      在不完美的过程里,会逐渐发现自己所长和所短,会离开舒适区,刺破信息茧房,慢慢开始知道自己的位置,能力圈,和局限。可为与不可为的界限,直到进退自如。这个过程是要自己走的。没有什么可以替代。这种自主的努力就是最大的捷径。

      否则,就算有网友说出方向,也不够清晰。大佬给出答案,也抄不到家。

      比如时代电梯这件事 - 现在还有吗?有人说有,有人说没有了。有人说正是入场时,有人说快跑,跑得不快会被埋。不但没有电梯,整个楼都会塌。

      你信哪个?

      我会特意选投资理念和思路完全不同的人,去看他们各自的论据。看他们都看什么书和文献。他们所在的行业,位置,和决策风格。象销售,会计,哲学这些不同教育背景的人看这个世界,和表述出来的,会挺不一样的。各有各的营养。还有从一开始就没把大学教育当回事,充满街头智慧的,有时也很有意思。

      看人发达,充满好奇。

      走过,经过,看过,会在不确定的盒子之外,形成更大的确定性,或者叫反脆弱吧 - 对我来说是模糊的正确。有的头脑清明的人会有精准的预判,和行动。

      you are bigger than your pain. 这话同样适用于joy吧。投资也好,夫妻亲子也好,所有酸甜苦辣,终归是人生的一个部分。人生如逆旅,闹好了也就是百年。

      百年如百里,信步徐行之。

    • 你有我有全都有,啊 - 幻灭与重生

      某天看到描写一个女主,被小纨绔当小白花拉到KTV起哄让她唱歌,结果她大马金刀的开口,“大河向东流,天上的星星参北斗哇”,还嫌场子不够热,掌声不够响。。。

      这首歌真是好久没听过了,在网上搜出来听了两遍。有人评论,“这歌好古老”。我喜欢它的歌词,大开大合,天地星辰,滚滚洪流。

      “你有我有全都有” “生死之交一杯酒” 多美好的愿望,多纯粹的境界!曾沐浴在共产主义的ideology, 有多少接班人的憧憬。按需分配,我想要的也不多,两个私厨就行。。。

      开始读专业入门课的时候,就是社会分析与批评。学生中心有老师给改语法。当时那个老师皱眉不同意我关于ideology是人为形成的观点,说它是在社会中自然形成的。我没有跟她争,当然也没有改那句话。她的语言水平高,但我的基本观点不可能搞错,否则还怎么读专业。

      学投资和我的专业有观念冲突。我发现在(象牙)塔里学到的,是有限的左派。批判了半天资本主义,我既不懂资本,更谈不上了解主义。难怪学了一通,在教室里的感觉是要改变社会,出了门,不被社会改变就不错了。

      我开始读右派,经济史,金融史和发展史。荷兰的兴起与衰落,西班牙土大款的败家风,英法老冤家的殖民风格与后果,德国曾经山寨,美国以何立国。加拿大和澳洲对原住民的政策。

      有个投资网友说过“加拿大国运昌盛”,成功者的箴言,这句话我消化了很久,我身在其中,就TSX那慢条斯理如如不动的曲线,没看出它昌盛在哪。

      丘吉尔有个名言,大概意思是如果你20岁不左,是无心。40岁不右,是无脑。丘吉尔很擅长出金句。他的成就与地位不用我说。他也很擅长给自己刷漆上粉,当然这是大政治家的加持技能。丘吉尔做过两任首相,一般都知道。两任之间的首相是谁,做了啥,没几个人知道。不可思议计划,也没什么人知道。

      我的专业是看人,在家庭里,社会文化历史里,人怎么被教养,规范,驯化,以及在人性枷锁中的挣扎。当然,跟金钱的关系,个人怎么投资,是我后来关心的。。。

      如果以历史人物,我没什么资格评论丘吉尔,我对战争和战争史没兴趣。

      以一个人而言,丘吉尔是个异常丰富而多面的个体。他妈妈就是个大女主,而且是出自美国。投资方面,他家好象都属于大手大脚过于乐观型的,经常欠债。不是丘吉尔,hold不住那种生活形态。

      扯到天边收一收。

      “你有我有全都有” 这超越儒家,胜过墨子,充满共产情怀高于ME TO WE的愿景,可惜现实越离越远,无论东西。

    • 不爱有不爱的好处

      投资这件事,努力到一定程度之后,跟回报并不成正比。这是The intelligent investor聪明的投资者里提到的。当初我看到这话,感觉深得我心。我就没打算太努力。

      问题是 1. 努力的程度 - 这有点象锻炼身体,要走路走到微微出汗,这是有益的程度。过度健身导致磨损(随手搜了一篇放这 https://zjtyol.zjol.com.cn/jszn/201711/t20171128_5845750.shtml )是有害的程度。但有人一走路就腰酸背痛的,感觉已经“尽力”,力尽了,那这是“还没挨到边”程度。

      2. 努力的方向 - 方向是三维的,这上面的能出的偏差更是奇奇怪怪,花样百出。不练内功,就想十三太保横练,又怕疼 - 那只能啥也练不成。没搞清楚自己适合什么,练两天租来的偃月刀,然后发现这根本不是关羽的武器;干脆拿家里的烧火棍吧,然后杨排风整个人都是虚构的。

      股市没有门槛,这对小白是坏事,但对谁是好事?这跟抽烟有碍健康一样,有碍的是烟民的健康,但这事对谁有好处呢?这世界不是由小白小散主导的,所以没有门槛,可否有意的给自己设个门槛。

      我对投资没有passion,让我总能保持一个易于反思的距离。这是不爱有不爱的好处。

      毕竟,生而有涯,学也无涯。有限的生命,应该投入到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上去。

      • 庄子·"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 其实我也很好奇有passion的状态,是不是又high又清醒。。。
    • 修在最低点 +1

      “修道家的秘诀,第一个是 得之于手而应于心 ,不要在理论上想通,要在行为上做到。第二个就是 每下愈况,你所有的修炼,要在你人生的最低点完成,这才是让自己真的能够进步的方法;不要每天在办公室气得要死, 却回家读很多心灵的书籍、练坐禅。” - 庄子白皮书

      今天能量比较低。看了一点JT的庄子白皮书。

      有一阵子我看什么书都要搜一下它对金钱的看法。其实不用搜也知道,境界到一定程度,是空,是虚,是静,是吉祥止止。吸风屙烟的状态,我倒也不乏想象力,但也不是太向往。用力过猛,容易走火入魔。

      我比较关心还在每天吃饭如厕这个层次的人怎么处理跟金钱的关系。大概分两类,一类是语焉不详,内心丰盛了,外在自然丰盛。外在丰盛了,自然无忧亦无怖。一般是作者自己没有什么商业经验。

      另一类则过于积极,米国人似乎特别多,和尚与钻石那种 - 佛法精进能发达,道-商业/商业中的道,surrender之后创业机会自然展现,如此等等。感觉米国真好。一无所有进了监狱,也不耽误创业,发明一种小空间健身法,满足住在大城市如纽约人士的需要。。。

      。。。

      我选择投资方式的时候,倒是和上面说的修在最低点不谋而合。需要的时间和精力越少越好,能量最低也可以搞定。

    • 不错,我一直以为,投资(个股)要有点玄学,要有自己的心得,自己的方法,抄是抄不来的。你的贴子,我是有点看不懂的不错,是有点玄过了点头 +2

      我也是看了一些书,看的结果就是,从来不碰个股,起先是加拿大,美国,远东 的三个指数,现在大部分在美国指数,少许加拿大指数。

      股市预测两大门派,foundamental派和graphic派,哪有容易的,我做不来就不做,搭之我对钱财即热衷,也没那么热衷,够花就行了。never timing the market,是我牢记在心的,偶尔也难免,市场下跌的时候,是我兴奋的时候,直到子弹打光为止,你家人说得“TSX跌了不少,要么先停一下?”,这个我是无法理解的,我兴奋是由于我是index,index总不会是0。

      我现在有个想法,既然index总体是上扬的,要不要上点杠杆?有点怕,又有点想尝试。

      • 我也有同样的想法,既然相信指数上涨,是否加点杠杆?不用象soxl那样激进,比如2倍,长期持有,会有什么风险? +2
    • 算小账的痛苦

      早上track一堆收据,系统也不好用,算来算去一直不能平 - 庆幸我不是做会计的,否则得多痛苦。好在今年是最后一次,以后不用倒这个麻烦了。

      其实从头到尾的捋一遍,这不是件多难的事情。就是算小帐这事,不在我的舒适圈。

      让我逃避一会儿。。。

      按盖洛普的talents,是不是会计需要“审慎”的天赋。

      说到会计。我以前以为学财会的人在投资方面有优势,因为财务报表是投资的语言么。但我(有限的)发现,就我认识的会计而言 - 好象没有看到投资方面特别突出。

      鉴于我认识的会计不多,而且也不是都熟到可以聊家庭财务,这个话题打住在这里。

      说说语言和沟通能力的区别。语言能力强,不等于沟通能力强 - 我遇到过沟通能力强的人,语言不够,语气,表情,肢体充分的表达去弥补。

      这样推想,投资也是一样。投资语言熟悉,不等于投资决策和执行做得好。只能说是有talent,但要形成优势,要在投资实践中打磨。

      按盖洛普的说法,每种talent都有长处和短处,哪种组合都可以发挥优势 - 想想我那些对投资碰都不碰的朋友,完全交给爱操心的配偶,或者投顾 - 谁说不是一种福气,只要被倚重的那个人够靠谱专业。

    • *致读者*

      我没想到好象我发的贴都有人看 - 具体有几位不清楚。既然看了,我假设这个贴也会点进来看的。

      负责任的说一下 - 除了最上面那个从小白到小散的“尽量捋一捋”贴下面的支线贴,是提供了大佬给小散的思路做为参考。

      其他都是放飞自我不负任何责任的东拉西扯。没有打算提供投资秘籍,发达诀窍。。。也无意说服或拉拔提升他人。

      总之,股金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 孤独•寂寞•暖 +2

      “不喜歡孤獨 卻又害怕兩個人相處” 这首歌的旋律还是挺不错的,但歌词跟麻花一样扭来扭去的。

      有一段时间我陪孩子学钢琴,老师用厚厚一本歌谱,很多60年代老歌。曲子都很美,就是有的歌词让我无法容忍。什么离了你我活不下去之类的,神马靡靡之词,我跟老师说这样的歌请不要带孩子弹唱了,通通跳过。

      投资的基本境界就是爱到深处人孤独 - 没有passion,也要能走到那个境地才行。能跟自己好好相处,孤独自然就不是阻碍了。

      然后投资的寂寞,知音者几稀。还有锦衣夜行的寂寞 - 我第一次参加读书会有个参与者,大概70岁左右,谈到情绪管理,比较含蓄的说,账户总的最大波动上下会到1个million,还好,不太影响情绪。而且,每年分红都花不完。

      那年她刚把手头的不动产出清,而且她对多伦多房市的看法是“没法投了”。她的视角,对她来说,没毛病。确实old golden age过去了。落袋为安,享受晚年。

      接盘的人呢,也有自己的投资逻辑和目标。只要是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就没毛病。

      投资的世界挺适合磨掉ego的,总有更有钱的人,层出不穷的暴富故事,也另一个极端债台高筑而一了百了。第一次看到那种报道我不明白,最多输光了,没钱就没钱吧,为什么会命也不要了。然后才了解那种杠杆,融资 - 放大再放大。

      问世间,钱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经历过孤独之境,经过寂寞的打磨,适合自己的投资有点象夏日艳阳下的泳池,是暖的。

      • 投资/交易者是孤独的,人云亦云的不会成功吧
      • 还好,我们的帐户每天上下最多只有100K, 当然涨了会兴高采烈,连续跌几天,就不看了。
        • 我目前只能接受上下%10的波幅
        • 总值至少3百万
        • 膜拜有钱人,最少500万
    • 投资的乐趣1 -

      其实是“写跟投资有关的话题”的乐趣

      我本来是带一个writing小组,每次一个prompt,当场写。参加的人感觉不错,但要说给那个小组多高的优先级,也没有。我们讨论主题的时候,我说其实我有很多跟投资有关的主题,她们都不感兴趣。

      但是我有兴趣啊,那。。。有一天,福至心灵,我在投资论坛写投资,这总可以吧。

      至于写什么,只要跟投资沾边,就都不算跑题。

      我本以为写写就差不多了。但写着写着,虽然有时是杂花生树,斜枝分叉到不知哪里去啦。有时确实还是挺深入自我的。

      现在我知道那些写专栏的人怎么可以找那么多话题了。有个大的主题当筐,什么都可以往里装。

      正好writing办完了预先说好的几期,我就愉快的把那个小组无限期的暂停下去。对我来说,在哪写都是写。把投资相关的事情,能用书写去梳理的,就梳理梳理。梳理不清的,就杂乱放一下。

      写在不同的场域,还是挺有区别的。完全私人的日记,例行公事的投资记录,和网上角落的嘁嘁喳喳。

      有空的话,我还挺喜欢嘁嘁喳的。

    • 投资的乐趣2 - 吃瓜吃不停 +1

      吃瓜的前提是把自己的日子过好。这是基本常识。

      今天不知为啥(同时在看两本书,修道病 和 如何找到想做的事),开了好几个头都没写下去。看有品质的书就有这种副作用,自己也不好写得太水。虽然我废话不少,其实还是有营养追求的。

      好在,不知从哪年起,我有了个良好的习惯,就是看到有感触或有收获的文章,会写日记的时候存个链接。不象之前,看过就算。

      话说有一天吧,我在比较常去的艾园看到一篇跟富豪有关的文章,具体内容见链接了。

      第一个感想是丝缕的同情,富豪可能不得不有自己的圈子。跟中产接触对方的内心活动如此的起伏跌宕,这朋友怎么做得下去,且不说双方主观意愿如何。

      第二就是好奇心爆棚啦。顺着线头去看看富豪做什么投资。搜了一下,搜出富(N)代上庭撕家产,把10来亿信托生生撕得四分五裂。还搜出来一个概念“impacting investment”。发现富豪里有理想,有主义,又不败家的,大有人在。

      这个瓜吃得很有营养,印象深刻。值得一记。

    • 投资的乐3 - 见光喜 - 越是什么人越要学投资 +2

      冬天的时候看了所有傅佩荣的网上公开课,从宗教哲学,老庄,到。。。总之都听了一遍。傅教授很会讲课,(他还上过锵锵,在锵锵里讲话和讲课风格不太一样,更庄矜一点。)他最好的地方在于真 - 讲自己被骗的事啦,读书的辛苦,到他这种大儒大师级的人,一般公众看到的都是静心维护过的人设,比较没有人味了。

      傅佩荣是儒者,活在儒家价值观里,儒家的人讲道家,特别是庄子,那总是会有点“隔”啦。看过JT讲庄子,会比较深入了解庄子,JT就是个活着的庄门人。

      有一门课我没什么兴趣,直到看到他在某个课里讲:身为中国人,如果不学______就太可惜了。我不想把有限的生命去做学术,但对热爱学术的人得出来的结论,有时还是挺尊重的。

      带着尊重和好奇,我去听了傅教授的易经入门17讲。这下一脚迈进了周易的门,又把他所有的详解都看了一遍。拿出了背元素周期表的架势背了64卦。学周易是个很好玩,很实用的过程。顺便跟周围的人呼咙了一番 - 到目前为止,好象只发展了一个“信众”。其他人对于“太可惜”这话,比较无动于衷。

      因为金钱关系是我一直的关注点,所以什么时候都没忘观察一下这个方面。傅佩荣讲他被骗钱的事,被同学骗,被学生骗,还有他做生意做到破产被告。纯粹的儒生根本不适合做生意,价值观的差异无法弥合。如果是有做生意的天分,发达了又想学习儒家的人文关怀,那是可以的。

      傅佩荣的天赋显然是读书,学术,讲课,出书。这样跟金钱比直接做生意貌似有点远,但利随名至。

      JT是完全另外的路数。他也是教书,出书,很自在的状态。但也是要跟市场有所妥协。

      做了各种观察,我的结论,是越是不在乎钱,不把钱放在眼里,不想为钱烦心的人,越要学好投资。

      因为在乎钱,喜欢赚钱的人,很自然就投入其中,为钱工作一辈子都有滋有味,投资顺带就会去做,做得好或不好,都会有配套的自我启动和修正能力。

      而不想把钱当回事 - 就需要仔细的研究一下自己,自己的钱,和钱生钱的管道 - 给自己设计那么一个可以过自己想过的日子的系统。这个系统里的投资模式是极简的。

      哪种态度都没有对错高下,只是需要相应的支持系统去维护生活。

      投资方面,我努力投入目的就是以便之后不用努力。所以这个过程不管多长,我一直在优化,简化,减关注。如果忙了半天,还是为钱所扰,那不是白忙了吗。

      投资我的初心就是最少时间投入,大概什么时候感觉见到光“the light at the end of the tunnel” ,反正是从漆黑一片,到透点亮,到见光喜,我的初心都在。

      至于,“自己想过的日子”,反而相对模糊起来,没有那么清晰坚定。

      • 投资,以后不努力的话,会不会不进则退?之前的努力就白忙活了
        • 这问题。。。可能取决于努力的目的,和终极目标 +1

          对于以FIRE为目标的人,努力达到资产回报超过支出,就很大程度上自由了。因为终极目标是自主的生活,投资只是手段。建立好系统,之后做好维护就行。

          如果本身对个股TA有兴趣,有感觉,那是另外一回事。喜欢的事,拳不离手,曲不离口,以艺入道,总在优化的路上,而且总是雀跃不已。

          但可能到一定时日,会有年岁不饶人之感。。。

    • 投资的周边乐趣4 - 开眼界

      网上什么人都有。

      有一次看到某网友发言,“月入五万之后,我会在社区做公益”

      这应该超过10年前的事了,我还记得清清楚楚,当时还不由自主的擦了擦一下子给恍惚了的钛合金狗眼,以为自己看错了。

      还曾经有人分享“三年千万不是梦” - 的的确确,不是梦 - 不是作者的梦,有那么两三年是商业地产的低谷,可是就算是她把道理方向和行动都讲清楚了,也基本没人能复制 - 眼光,执行力,资金,估价,还价,后续管理,一大堆门槛。

      我有个朋友也在低谷时买了一个铺面,但眼看着机会,手里钱只够买一个的。那时我们还不认识。后来过几年手里有钱了,ta跟我说,看了所有多伦多的商铺(具体看的是在卖的,还是地段合适的我没有多问)。。。我一听就知道这种钱不是我能赚的。我自己的房子都是看三个就买了,怎么可能为个生意去踏遍青山 - 这是要有真爱,乐此不疲才行。

      以上这些分享,不管是网友还是朋友,都当故事听听,开阔眼界就算了。

      有些不是没营养,而是咱没那个消化能力。

      真正能够有所借鉴,是那些有头有尾有交待的。比如贝版(Bayfamily)的千万旅程。他后来又在写迈向一亿的旅程 - 很多人说他“晚节不保”。他应对得挺好的。

      以能力+诚恳度而论,贝版应该是在网上分享方面数一数二的了。

      看贝版的博客,有些内容一开始我完全无感。后来能大致理解他的思路了,往往也是知道也做不到。

      我印象最深刻的:1. 他为千万的目标,先读了个MBA,还去投行弄了个实习。执行力杠杠的。而且也扭转了我对MBA的印象。我也认识一些MBA,而且学校也不水,投资方面。。。

      2. 房市可以timing the market。他有篇文章写,如果我现在是个年轻人,怎么靠自己买房。这是我感兴趣的话题 - 但看完我反正觉得够呛,要是我都觉得难以复制,那一般年轻人可能也无法复制。总之年轻人要有理工博士+MBA+不坠青云之志才行的感觉。。。但毕竟他是有这个人文关怀的心

      3. boundary。贝版对于在网上的个人boundary一直都把握得很好。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其实还有对大饼的认知和投入。这是争议很大的话题,不展开了。还有很多亮点也不细数了。

      但贝版自己的总结,他错过了科技股的列车。。。

    • 投资的周边乐趣5 - 为富 ≠ 不仁 +1

      中华文化好是好在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但内容太多背不过来,黑白正反的理都有,往往也是让小民无所适从。架不住从上到下洗脑洗的勤快彻底,但时代指标又变来变去的。就说人跟钱的那点关系吧,仓廪足而后知礼节;为富不仁,有钱变坏,越穷越光荣。。。等等。

      重读《修道病》,里面提到缺乏能量的空,是“伪空”。我觉得太左的境界,就是缺乏物质的高,似可称“伪高”。

      有个朋友的孩子在某国过得不错,跟本地人一起买房安顿下来了。我这个朋友去的时候建议说,可以考虑买个投资房。好象回报还不错。两个年轻人给一口拒绝了。拒绝的理由是,“我们再买房,就占用了别人买房的机会。” 她对如此高风亮节的理由,一时竟无言以对。

      我听了,“这些孩子怎么聪明得脑袋瓦特了涅”,这是什么一厢情愿的鸵鸟逻辑。只有穷时才需要独善其身,达时要兼济天下嘛。你怎么知道你让出的机会不是给无良房东占去了呢?你买了投资房,完全可以做个为爱发电的房东,低价租给经济上有困难的人。而且有能力应该大买特买,垄断租房市场,把租金压低,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才是有能量的高。是不是这个理?

      这并不是胡言乱语。我有朋友租房好几年房东没涨过房租,疫情的时候,共度时艰。当然这位房客也是素质很好,从未欠租。我说这些,并没有在提倡什么,为爱发电比在商言商的人生风险还大 - 这也是一个基本常识。看看张汝京,和张忠谋。只是说,这是一种可能的选择。

      而穷的时候,其实没什么选择的余地。穷不可怕,也不高尚,它只是个状态。

    • 投资的周边乐趣6 - 这只是一场游戏。。。而你是何种玩家

      我不玩任何电子游戏。生活本身的起伏跌宕就够我忙乎的了。也就是今年才开始有空,也有意识的做些记录。

      最近我正在经历一些心境上的变化。。。

      能量高的时候,会往上一层,能量低的时候,会往下掉。总的来说,自主感有提升。

      有个说法是人生是场游戏,而真正的玩家是不太会喜欢太容易,太快通关的游戏,那太没意思了。

      带着游戏精神看待生活中的起伏和挑战,感谢所有的相逢和机会。。。或许还是会碰到一时上头的事情,但不会有破碎感。

      我看过好象是一个CD,叫 you are bigger than your pain. 其实这是个万用句型。you are bigger than your investment. You are bigger than your joy. 人有精神自由,可以鸟瞰红尘滚滚岁月悠悠,只要你相信,愿意,并选择。

      而投资。。。刚看到Bayfamily的公众号文章,投资中最重要的事情。。。有点不谋而合的感觉。

      投资在我的生活里会占据越来越少的精力。。。现在我还会对支线任务有所好奇,估计过几年,它会彻底成为一条被动暗线。

      盖洛普把人的特质分为四大类几十个具体的天赋。我肯定有futuristic前瞻 - 总喜欢列vision,计划, 规划,但天赋要经过打磨才能成为优势的。我的前瞻很大程度上是在投资的决策,成败,思考,领悟中磨练出来的。否则只停留在“想太美”和“想太多”。。。毕竟,想象不需要成本。

      对人生我是个足够认真的玩家。未辜负时光,未辜负自己。

    • 投资中的确定感

      开学第一天,神兽回笼。

      工作琐事如常。

      下班之后看一眼股市,咦,降啦。回到目标范围。

    • 投资为何 - 三等人与九重天

      记不清哪一年,我在微信上抓一个亲戚(我的辈分大,排行高,正好为老不尊)问投资房的事。主要是问他的思路。这是个文邹邹的人,表面上,发了财跟没发之前一个样。估计是我问的问题一两句话说不清,他建议我去看看欧神的文章。

      我就马上搜出来看了看。好巧不巧,当时欧神的新闻是离婚,而且离得挺没眼看的。在一个小型聚会的场合,上台说“我离婚了”还是“我要离婚了”之类的,台下他太太起身就走,他还在那挽留“xx,你没有话想说的么”。

      我说这啥人,LOW成这样。有段时间我有志做couple couselling,古今中外的cases收集了不少,还原创一些解决方案。后来可惜这个方向我给放弃了 - 什么couple,多是karma,都是ego + 投射。他那动静一看就是跟自己关系不太健康。那跟钱的关系,想当然尔,能好到哪里去。

      我也不喜欢欧的文风,一副“尔等凡人吾来指点”的架势。

      但不约而同的,过段时间有两个靠谱有深度的人都提到欧神和他的书。我捏着鼻子继续读了一些欧的文章。他好象把人按资产分为10等,然后具体怎么攀爬的途径也有所交待。。。但神也有布错局的时候,给信众带到柬埔寨沟里。

      这么说是不太fair。还好我也没打算做个fair lady。

      但社会的确是有阶层存在,大致上20M是个界限,20M以上和工薪中产的收入来源和关注点就完全不同了。还有据说是2B。2billion以上就是鲨鱼的世界。九重天上,祥云缭绕着撕。

      大概是这么个结构,可钱只是用来分层的指标之一,并不是唯一。

      巴菲特富可敌国,他也有太太跑路,人退行到11岁男孩的时候。人巴菲特修养是杠杠的,说这事90%还是99%“都是我的错”。其实,对错的角度就不合适用来看亲密关系。都是karma - 要回溯到他跟妈妈的关系,以及他妈妈的原生家庭。

      看到过“三等人”的说法,原创无从考证,三等人=等下班,等发薪,等退休的人。

      不做三等人,不羡九重天

      愿如鱼在水,忽然有翼,游万里千年

    • 投资为何2 - 不求最好 但求最简 +1

      Oxiclean除垢 - 厨房水龙头后面总是有点湿,水垢+灰尘 - 在换台面之前,它的累积速度是不会下降了。擦也擦不赢。昨天直接撒了一点Oxiclean上面铺了块湿纸巾 - 早上随便一抹就干净了。但其他干的地方不行,纸巾已经干了。都说Oxiclean有什么101种妙用。现在算是点亮了一种。

      - 早上起来点亮以上技能。。。这背后有很多context。。。最大的一项,是9月下旬要有客人来。虽然说来的人不敢不会说啥,但屋子我是打算整理清洁一番的。最近我的YT总给我推送各种妙招。我看好多的清洁视频都好假,有的根本谈不上脏乱,那清洁不要太容易。还有的是为了做视频弄脏的比如沙发,当时清理,当然好办。这也难怪,既然分享,就是对这方面有所得的。既然有所得,家里有能差到哪去?沙里淘金,多多少少我学到了点:首先,有毒的东西多有效也不用,什么过碳酸钠,电解水,小苏打这些可以大量备上。其次,浓度要够。。。

      开学两天兵荒马乱,昨天上午10点多回到家开始有点时间,我自问,“我是先吃点东西呢,还是睡一会儿?”

      我先生。。。“随便你吧”

      到了晚上快睡觉了。。。

      突然想起昨天看到一个人演示的,把小苏打调成牙膏状敷到锅里台面除垢 - 我得到了灵感,Oxiclean也不调了直接撒+湿纸巾。早上完成了快速清洁。

      这几天在看Ester Hicks的书。以前看人自称“调频师”,不知什么意思。现在知道应该是这一派的了。

      大概的理论是你的意愿和状态要跟本源频率一致的话,一切就会很顺利。不一致的话,就比较徒劳。本源和自性是一个意思。

      就是老天给你个萝卜的种子,你如果自己也想成为一颗水灵清脆的萝卜,那感觉好自然。但如果不管是因为在一个白菜地里,一眼有了白菜情节,或者,你的基因给土壤或者什么因素给植入了“生当为白菜,为菜园崛起而长叶”,那么,你就“少壮很努力,老大也伤悲”了。呜呼!

      对我来说,我喜欢有效省事的方式。而为了省事,需要时间来帮忙,这是我的主频率 - 不管是清洁,还是投资。

      • 请教,过碳酸钠哪儿买?用来除油渍,比如烤盘、空气炸锅应该效果不错
        • 我用的Oxiclean。原料网搜可能可以直接买。
    • 投资相关unlearn - 时来何时来1

      Unlearn是把脑子填塞的东西倒出来,以抽离的角度,审视清理。

      貌似中华文化里对“时的效能”特别重视。时来才能运转。时来天地皆同力。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但到底何时来,又没有一个清楚的算法。时和运的关系,很神秘。

      跟金钱的关系,也没有什么明确的公式 - 小富由俭,大富由天。但富又如何?就我这点常识所及,历史上的巨富好象都没有什么人能逃过被狠狠收割的终局,除了。。范蠡?

      以上是随手写的。接下来批判性质疑一下

      问题1. 为什么一个对历史没什么爱好的人,印象里巨富结局都不好。

      问题2. 范蠡是唯一的例外吗?范蠡生平有多少是传说?出处?

      问题3. 没有明确公式,这个结论论据充足吗?

      答1 – “巨富没有好下场” 这种印象,来自不知什么地方读的花边故事 - 石崇,胡雪岩,和坤。也许可以说明这个说法的普遍性?正确与否,是另外一回事。也许还有一些“富人迟早会倒霉”的幸灾乐祸?

      答2 – 读了一遍货殖列传,才发现某个时期巨富不少,而且还有辞官之后经商的。司马迁有一段写商业和“看不见的手”意思一样一样的。他还说,求富是人的天性。哀哉了,早读到我可能会少很多内耗。

      答3 – 司马迁不但给了明确的公式,还引用了具体的指数 – 智,勇,仁,强。对四个指数有不同的翻译,差得还挺远的。我按照原文打打分 –

      智是权变 – 我的性格够灵活,但在投资上算弱的,智者我见过,踩点很准,基本没进过坑。

      勇是决断 – 我大概算中上吧。我一直是给家庭做决策的人。

      仁是取予 – 这是商业合作方面,和投资关系不大。个人投资不需要合作,正好适合我。

      强-有所守。这一点我分数是在高位。我从一开始就知道自己投资是为什么。WHY不是问题。HOW是问题多多,一路坎坷。

      直到选择定投,以我所守,弥补智之不足。

      • 原来是定投,那就不需要努力了,零存整取,以逸待劳
    • 投资相关 - 一些补充 +1

      先补上几句 - 关于欧神 - 欧神之所以被称神,是有原因的,和他的家事无关。他超级聪明与精明,他的攀爬与分享,曾很多人受益。按他的财富论,他是在阶梯的高端,我属于中低?(没仔细看他具体的数字)。他的总结表达能力也很强,一句话给出低利率时代的致富要点。当然,那个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在抄他作业属于刻舟求剑。

      如果人生只有金钱这一个维度,那他值得普通人仰望。

      但我的价值序列里,钱从来没有排到第一位。虽然我对他一开始的印象角度有点偏,但,总体来说,他跟自我和金钱的关系,我个人偏见和专业的角度,不谋而合,“不够健康”的观点不变。

      那本《如何找到想做的事》的书里,有个练习是问问朋友认为你最看重什么。我找了三个能直接回答不会客套的朋友,一个知己,一个“好人”,一个“富人”。她们给我的答案都不一样,而且都让我有一点点意外。原来在别人的眼里,我是这样的。

      这几天在做深度清洁 - 有个感悟就是人的精神,和物理空间有类似之处。厨房的油垢是逐渐累积的,如果没有随手或定期清洁的好习惯,就得隔段时间整个大活。可见的污垢,有些也就见惯不惊,对付着过了。不可见的呢?自来人世,就不免在文化/习俗/社会国情/家庭/亲友/道德的诸多影响与灌输,有多少是理直气壮的洗脑,有多少是绵细无声的沁润,层层围裹,谈何明珠一颗,久被尘劳关锁,若无觉知与清理,不但照不亮内在的山河,根本就是油腻雾涂不自知。

      读太史公的货殖列传,一方面,我拜服他的史家笔,有些部分真是相逢恨晚,另一方面我觉得他描述各地人的个性那部分有些凌乱 - 别看我自己经常跑马,读别人的文章我很需要文理清明。

      最近看到历史三峡的说法,搜一下是唐德刚的 - 这位老先生那个时代的人情怀是毋庸置疑的,但,他的论点未免太近乎赤子之"愿望"了。他也很不喜欢酱缸文化这种说法。但咱那主流文化不酱缸?

      修正公式 - 明天接着写。

      争时 - 不争之争

      乐观时变 - 静观时变

      我命在我也在天

    • 投资相关 - 时来何时来2 +1

      太史公总结的商人发达三部曲:"无财作力,少有斗智,既饶争时"

      完全没本钱的时候,只能出卖体力。有点小钱就要用智慧经营。钱多了要争取获利的时机。

      两千多年,这基本节奏没变。如果头脑里早有这个框架,可以提前个10年20年FIRE。

      争时 - 不争之争

      “争时”需要的综合能力不是一般的强。就如那位成功的富商说的,智勇仁强如果不够,还是不要学了。画虎不成反类犬,不是有个说法,富二代花钱花不完,就怕他们创业把家底烧出坑。

      那不没有争时的能力,还有争时的心,怎么办呢。

      定投算是一个不争之争的方法。但定投并非不需要用力。我有认识的人做定投,有相跟的群众。我看那群里还挺乌合的,没待两天就退了。问题也总是这种重复性很高的:“现在涨/降了多少,还能买入吗?” 问得越频繁的,我估计该跑得时候还是会跑,而且比谁跑得都快。

      做风投的一开始就有退出机制,估算时间和回报。小散投资虽然小,拿个蚊子腿切几段进场,思路是一样的。

      乐观时变 - 做不到的,就静观时变吧。

      投资的世界,好就好在,普通人也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和道路。守住了,没有职业投资者年度季度定期的业绩压力,有为自己判断买单的全权和自由。

      我命在我也在天。什么是要自己用力,什么是交付给老天 - 这是需要智慧的。

      投资中要做的,就是时来之际,人在钱也在。

      • 👍
      • "小散投资虽然小,拿个蚊子腿切几段进场",说的妙,我就是这么做的,风险永远第一考虑,至于盈利嘛就看各人的命了
    • 结帖 - 生活和投资都继续

      人的注意力和精力都是有限的。当我以投资为主题,至少写什么要跟投资扯上关系的时候,确实开始从感觉,感触,往纵横对比,深一点,多一点条理。但一时半会,我要写的也就这个水平。车轱辘话,没必要重复。也没有什么提高投资能力的动力 - 现在这个状态就够了。毕竟,投资不是我的擅长,也不是我的兴趣。做了我能做的就可以了。

      这段时日,因为不时要确认相关的信息,不免在网上搜一些投资,历史之类的内容。接触和被推送的文章有的相当优质。我喜欢看和我观点相反的文章,特别是大佬级别,有理论学养基础的。感谢互联网,让爱学习的人可以无国界的吸收真知灼见。道不同,可以借鉴。如果我错了,及时修正。如果我对了,继续前进。

      我也会继续按兴趣读书。刚开始看一本 《甜与权力》Sweetness and Power: The Place of Sugar in Modern History。

      我有兴趣的,是投资中的人性。再开一贴,会写投资内外的人性。

      秋日春朝无胜负
      回首忧惧知来处
      自知少年曾白目
      惜取坏空与成住